close
編後記 蔡秀菊 2007/1/18
轉眼之間,《台灣現代詩》已邁入第三年度。回顧創刊時詩人前輩陳千武、趙天儀及現任理事長吳麗櫻,對台灣現代詩發展的殷殷期待,希望透過詩文學陶冶,能提昇人類高尚情操,認清自己才能過真正有意義的人生,兩年來《台灣現代詩》編輯部,兢兢業業以此為念。
一份詩刊的存在,有其中心價值,誠如第九期規劃的「現代詩專題研討特輯」,可以發現我們主張詩是傳遞愛的橋樑,透過詩所展現的人倫親情的愛,對國家社會的關懷,可以化解暴戾之氣。
台灣有些詩社派流,對寫實主義、現實主義的詩作常嗤之以鼻,以為寫實或逼近現實的詩想,都淪於淺白口語,因此,往往不擇手段地利用編輯詩選之際,污衊關心台灣現實的本土派詩人。為此,旅人搜羅近四十餘年來「笠詩社」詩人的著作,撰述長達二萬餘字論述〈笠詩人對台灣現實說了什麼〉,旁徵博引足以駁斥諸多偏執謬論,《台灣現代詩》將分數期刊載,以饗讀者。
《台灣現代詩》每期規劃的「個人作品合評」,獲致詩友熱烈支持,從詩友間不同角度解析與作者自述的創作歷程,讓詩變得更容易親近。陳銘堯精鍊的詩人札記,自勵勵人,這是作者給自己的最大挑戰。
蒙古詩人哈達推動台蒙詩文學交流不遺餘力,本期刊登其自譯詩作,並有台灣詩人及大學生對其詩作的賞析,領略草原國家不同的詩風景。陳千武及陳香君系統性地譯介日本詩人代表作品,金尚浩引介韓國詩人,為東亞詩人建立交流平台,值得肯定。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