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臺灣現代詩第17~20期(2009) (316)
- Jun 20 Mon 2011 17:36
(第十七期)《台灣現代詩》第十七期封面徵詩
- Jun 20 Mon 2011 17:35
(第十七期)李昌憲作品合評(7)
- Jun 20 Mon 2011 17:35
(第十七期)李昌憲作品合評(8)
莊金國:如果〈蟬〉這首詩的後記不放進去,讀者會不知道要表現什麼,從第一節到第五節,伏筆轉來第六節結束,沒有脈絡可尋,而要透過後記, 以這首詩來講,後記比詩更好,透過詩的語言反而淡化了詩味。我們回到一九七五年的時空背景,超過三十年前,他剛二十多歲,在金門服兵役,難免受到影響,在那個時代沒受影響的少之又少,像坤崙、烱明沒受到影響,包括我個人也中毒,幸虧我跳開的早,如果你去看創世紀,透過高雄的大業書店出版的一系列詩選,給一個剛學寫詩的人認為那是台灣最權威的詩,直到《文壇》委託 鍾肇政 先生選台灣作家作品選集,包括散文、評論、詩選,那本詩選大部分為本土詩人,也一樣受到現代詩的影響極大,在那個時代能夠避開毒素影響,真是少之又少。
我自己也有一段時間在報社服務,看一些有關高雄的社會新聞,也寫過關於落翅仔、流鶯等寫實的詩。以〈未婚媽媽〉這首敘述詩,如果能好好運用戲劇性張力,刪掉畫蛇添足的部份,好好運用詩的戲劇性,這也是台灣每個詩人,要面對寫長詩表現的功力。台灣詩人寫長詩寫得好的只有百分之一,長詩寫不好不代表短詩寫不好;看台灣一些詩獎,規定行數,例如中國時報徵詩規定要超過一百行或兩百行,一首詩作品五十行就很多了,何必兩百行,好的詩百行不嫌長,壞的詩十行就嫌長。
- Jun 20 Mon 2011 17:35
(第十七期)李昌憲作品合評(9)
陳秋白:〈蟬〉的第六段生死兩極張力很大,若不看後記,不知道要表現什麼, 從第一段到第五段的抒情敘事,是很好的一首抒情詩,在三十年以前的這首詩,是會讓人拍手的詩,但三十年後拿來讓我們合評,掌聲減少一半,還會被批判;像剛才金國兄有講述,德本兄也提及的,如果不看後記,這首詩第六節與前五節看似不相關連,又不知道要表現什麼,安排這四首詩,年代差這麼遠,到底有什麼企圖?昌憲兄寫詩也三十年以上,如果今天以詩合評,希望可以讓他在詩的表現及層次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蔡秀菊:〈蟬〉後記交代太清楚了,要如何拿捏過與不及,都是每個詩人要認真的課題。但大家都很肯定他的題材,對台灣社會變遷有很好的紀錄。要如何表現詩的張力,是每個詩人的功課,詩人把詩拿出來讓大家批判,需要很大的勇氣。這一次合評讓《台灣現代詩》的作品合評,從台中出發,到台北,然後到高雄作個完美的結束。
- Jun 20 Mon 2011 17:34
(第十七期)李昌憲作品合評(5)
- Jun 20 Mon 2011 17:34
(第十七期)李昌憲作品合評(6)
陳坤崙:我與昌憲認識很久了,他多才多藝,例如他的詩觀:「我的詩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詩,在現實而競爭的社會,在紅塵煙火裡,我的生活有時候是一首詩,有時候是一疊照片,有時候只有一大片空白,隨時間遺忘。也許,遺忘的也是詩吧!」
這是他自選的四首詩,可以看出他的成長,我們這一代寫詩,都會陷入六十年代語言的魔障,因為當時評論者不是論詩的思想,而是論詩的語言學,可以看到很多評論者,沒有去了解詩人寫詩的精神背景,尤其台大、政大許多作品,只講語言文字。這就是我們在那個時代,台灣的評論家,只有語言學,其餘就沒有了。
- Jun 20 Mon 2011 17:33
(第十七期)李昌憲作品合評(3)
- Jun 20 Mon 2011 17:33
(第十七期)李昌憲作品合評(4)
- Jun 20 Mon 2011 17:32
(第十七期)李昌憲作品合評(1)
- Jun 20 Mon 2011 17:32
(第十七期)李昌憲作品合評(2)
- Jun 20 Mon 2011 17:30
(第十七期)詩思隨想 詩人札記(十五) / 陳銘堯
- Jun 20 Mon 2011 17:29
(第十七期)詩思隨想 秋吉教授的台灣文學觀(1) / 陳千武
- Jun 20 Mon 2011 17:29
(第十七期)詩思隨想 秋吉教授的台灣文學觀(2) / 陳千武
(6)〈獵女犯〉:一九七六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獵女犯〉,係陳千武於戰爭中駐在帝汶島的部隊,徵用現地婦女充當慰安婦為題材的作品。日本軍公然出動狩獵毫無犯罪的婦女送入地獄。台灣日本兵的主角發現其中一位哭泣的女人,哭聲裡的「阿母」聲音,同為福建華裔的身份,構成創作的原點。作者說過:「母親是一切思慕的源泉」,這句話仍然在發芽。
(7)〈護身符〉:小說〈輸送船〉同為陳千武的作品。太平洋戰爭中滿載士兵前往帝汶島戰場的輸送船內,台灣人充兵的謝蜀與作者,日本出身的吉本、沖繩出身的金城等,對自己所帶的護身符,論及應驗的信念。明治神宮、熊本神社、那霸神社以及媽祖、玄天上帝的符咒各有不同的信念。作者卻在小說情節裡說:「人本身的純真比任何符咒更尊嚴。」神是否也重視自由?
- Jun 20 Mon 2011 17:27
(第十七期)詩評論 從舊反共詩歌到新反共詩歌(1) / 旅人
- Jun 20 Mon 2011 17:27
(第十七期)詩評論 從舊反共詩歌到新反共詩歌(2) / 旅人
- Jun 20 Mon 2011 17:25
(第十七期)詩評論 生活詩人(1) / 林鷺
- Jun 20 Mon 2011 17:25
(第十七期)詩評論 生活詩人(2) / 林鷺
- Jun 20 Mon 2011 17:24
(第十七期)詩人側寫 工作與興趣 / 周華斌
- Jun 20 Mon 2011 17:23
(第十七期)詩人側寫 詩壇五絕李昌憲 / 莫渝
- Jun 20 Mon 2011 17:23
(第十七期)詩人側寫 大哥-側寫李昌憲 / 張信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