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作與興趣-側寫詩人李昌憲     周華斌

 

李昌憲(1954~),是懂得偷閒、認真工作的詩人。不,詩只是其工作之外的興趣之一;在沉重、刻板、忙碌工作之餘,李昌憲會找時間創作詩、篆刻與攝影等,以筆、雕刀、鏡頭記錄生活。或許是認真的個性使然,對於這些消遣、紓解壓力的興趣,他也用心經營,而且都有引人注目的成果。

李昌憲最為人所知的是詩創作,其長期關注勞工、生態環保議題,為底層弱勢、為受傷的土地發聲1960年代台灣逐轉向勞工密集的外貿導向經濟,為降低投資者的管理成本,增加來台投資的誘因,1965年開始於高雄營建亞洲第一個加工出口區,1969年再設置楠梓與台中加工出口區。於農業社會邁向工商業社會的轉型期,詩人李昌憲也於1977年加入楠梓加工區的生產行列,見證台灣的經濟發展奇蹟。於加工區工作期間,詩人將體驗、觀察到的勞工生活、生態環境等面向題材化為詩句,完成《加工區詩抄》(1981)、《生態集》(1993)、《生產線上》(1996)。《加工區詩抄》、《生產線上》,是1977~1993年,長達167年的實地觀察,詩人為弱勢的勞工發聲,特別是替女工吐露心聲的作品集。另外在《生態集》,甚至《仰觀星空》(2005)的部分作品,可以看見詩人表現出對自然的責任與義務,進行詩的綠化,反對征服與控制自然或利己的人類中心主義。

觀察敏銳的讀者會發現上述《生產線上》詩集的〈自序〉,是篆刻「生產綫上」,側款:

 

生產綫上的勞工日以繼夜

用生命力量創造經濟奇蹟

我用詩來記錄參與的歲月

李昌憲刻於楠梓加工區

 

沒錯,這是詩人親手的篆刻。事實上,詩人1985年學習篆刻,這只是成果之一。詩人的朋友都會注意到,其贈送詩集時,除了會簽名外,還會以自己篆刻的印章落款。甚至,詩人於三年前收集舊作出版的《仰觀星空》、《從青春到白髮》(2005),更採用其篆刻作品當封面,表現出素樸、文雅的質感。這種詩集與篆刻的結合,更推展至今年春暉出版的「台灣詩人群像」系列詩集,於每本詩集扉頁上都有李昌憲的篆刻作品,篆刻詩集作者的姓名,側款則為該作者的詩觀小語。

詩人在自己的詩集中,常不經意留下其喜歡攝影的線索;例如在《生態集》〈後記〉表示「假日就背著相機到處跑……」,在《生產線上》〈變遷中的生產線上(後記)〉說「我想用相機抓住美麗的夕陽,仍然挽不住,那一夜海風伴著我的無眠……。」確實,在參加社團聚會時,也會看見李昌憲背著攝影器材,默默地為同人留下歷史的記錄。事實上,李昌憲於1979年就參加高雄攝影學會,1981年得過攝影比賽金牌獎。藝術的類別是人們定義的,各類別並非全然獨立而不相干,應有所共通之處;例如李昌憲利用詩的眼和攝影的鏡頭,快速捕捉瞬間的感動,而兩種美感經驗則相輔相成。前幾個月聽詩人提起,將與農委會合作,出版有關生態的攝影詩選集,即選取有關動植物的詩並搭配相關的相片。甚至,聽說詩人也計畫成立工作室,以攝影技術配合電腦數位影像技術,展現動態的3D立體影像。從上述情形看來,攝影似乎已不能說是詩人單純的興趣而已,應算是專長之一了。

李昌憲認真工作,也不忘配合興趣來記錄生活,而筆、相機與雕刀都是其記錄生活的工具;在詩、篆刻及攝影等作品中,其展現出對土地、人們的愛與關懷。

(周華斌於新營200812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i299554926 的頭像
    tai299554926

    tai299554926的部落格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