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君
Ý 作品:加護病房
按鈕、殺菌、隔離
等待十分鐘
交換昏迷的真空狀態
聽診器、脈搏、呼吸
呼吸、脈搏、聽診器
眼底沾染一床一床的,塌陷
影子
墜跌在
心跳與脈搏的節、拍之外
繁衍無菌的靜止
掛牌、氧氣罩、繃帶、抽痰管
和 止血劑
標示雙手不能怕痛
痛 怕雙手撕扯
犯規者被黏貼在兩旁展示
探望聲夾擊著喉嚨
咳嗽、咳、嗽、咳 嗽
濺花了一掌的,赤色液體
覆蓋在雙眼氾濫
睡眠竊據腦中的精神
複製一具新鮮的死 靈 魂
殘喘在八十四歲的
皮囊裡,轉達
別擔心
Ý 簡歷:
一九八○年出生於臺北板橋。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學研
究所畢業。著有〈想像、象徵與真實:釋郭松棻作品中的母親形象〉、〈臺灣海洋文學的發展與文化建構(一九七五-二○○四)〉等文。
Ý 詩觀:
在淡水暮色下第一次學習寫詩,然後繼續思考、閱讀和作夢。寫詩像是一種未完成的學習,學習體會和領悟,然後留住真誠和溫暖。
Ý 詩賞析:
1陳千武:
表現「加護病房」內部的一幕映像,攝取醫護特殊的動作、器具、病狀有關的名詞巧妙的組成詩句,加以「交換昏迷的真空狀態」、「心跳與脈搏的節、拍之外」、「濺花了一掌的,赤色液體」、「睡眠竊據腦中的精神」等病房特殊的用語組成詩意,令人感受。如能加以心靈活動的詩句, 呈現臨場人員的心理情形更好。
2利玉芳:
使用醫學工具名詞及人體生理狀態,點狀的心情描述,精神訴求是散亂的;並沒有達到出其不意的場域效果。
3楊 風:
寫的是醫院如何搶救一位瀕臨死亡的老人,也有許多詩句和段落,值得讚嘆。例如第三句「交換昏迷的真空狀態」,把昏迷說成真空狀態,是很傳神的形容。又如詩作最後的「濺花了一掌的,赤色液體/覆蓋在雙眼氾濫」,用「氾濫」來描述濺在雙眼上的血液,也相當突出。而「複製一具新鮮的死…」,把搶救無效的死亡,說成是對於早先死亡的複製,這也是令人驚嘆的句子。
這首詩寫得最好的段落是:「眼底沾染一床一床的,塌陷/影子/墜跌在/心跳與脈搏的節、拍之外/繁衍無菌的靜止」。詩人用塌陷、影子、墜跌等語詞,巧妙地描寫病床上病人的奄奄一息-「靜止」,值得讚嘆。
有待商榷的是「犯規者」這一詞,它的意義不夠明確。從下句的「探望聲」也許可以猜測那是指探病的親友。「犯規者被黏貼在兩旁展示」一句的所指也不清楚,似乎是在描寫貼在加護病房門口,「非請莫入」的牌子。詩和散文的不同處之一,就在詩比起散文來,有較多晦澀的想像空間。但如果這個空間的距離過大,就會防礙讀者的欣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