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本詩集《窗內的歌聲》是在一九六六年出版,我正念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四年級,三年級時我主編校刊一年,剛卸任主編下來,有點空餘時間,整理一下作品,想在母親五十二歲生日時,出版一本小詩集送給母親當做生日禮物。

   這個想法告訴同班黃炳祥同學,他非常贊成,並答應全力支持。他是我們三年級時的班代表,同時也是校刊社長。當時的好友楊正雄是曙光文藝社社長,願意登錄為曙光文藝的叢書出版。這些都安排就緒了,接下來最大的困難是出版費用,印刷廠估算要花五千元,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錢。黃炳祥同學就是很有點子,憑藉他擔任校刊社長的知名度,馬上推動義賣校徽紀念鑄章。竟然能賺進五千元,剛好應付印刷費。

   開始接觸現代詩是在高中一年級時,鄰居蘇啟介正在嘗試寫詩,每次寫了一首詩就要拿給我看,那時實在看不懂,但很自然的,漸漸會去看文藝雜誌的詩作,看多了,偶而也會試著寫寫看。高三時,第一首詩在《曙光文藝》登出來,確實是有鼓勵的作用,漸漸會有寫詩的念頭。到了大學,讀詩、寫詩變成課餘的興趣。因為我念的是醫學院,畢業後學醫的過程相當忙碌,作品總是斷斷續續的,但讀詩一直沒有停過。

    現在回頭看第一本詩集,深深體會,什麼叫做「年少青澀」。

    這本詩集共收錄二十五首詩,書名取自其中一首詩〈窗內的歌聲〉。

    看當年的作品,大多是在寫情或寫景,是不是別人也會是這樣, 寫詩就是從這樣開始的呢?

    經過很多年,慢慢瞭解「詩言志」是什麼意思。簡單講,詩是在表達作者的想法、思想。詩,下焉者,看景寫景;上焉者,藉景寫志。至於要怎麼寫志,這要不斷的磨練。

    其實,在我學生時代,純詩創作的刊物相當少。而當時的作品,流行所謂超現實的詩。詩的語言很華麗,但晦澀難懂。主題常常和現實生活不相干。經過五十幾年,現在的詩壇看起來相當熱鬧蓬勃,但還是有很多晦澀難懂的詩。

    我本身是學醫的,醫師的養成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念很多的書。有一段時間我自覺和詩距離很遠,特別是念台大病理碩士及去日本修博士學位和去美國進修那段時間。但很慶幸,詩一直隱藏在我內心深處不曾消失。其間於一九七六年我從台大病理研究所畢業時,出了第二本詩集。同年,岩上邀我加入「詩脈詩社」。

        一九九六年,岩上再邀我加入「笠詩社」。二○○五年,加入「台灣現代詩人協會」,並於二○一○年至二○一六年擔任兩屆「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長。

    和詩結緣將近六十年,於後段三十年,我的創作漸漸多起來,也漸漸走出自己的詩風。

          第一本詩集,我用的筆名是「老六」,這有個小典故,高中時有六個較要好的同學,提議互相以「老」字稱呼,我被稱呼「老六」,所以後來寫作就用「老六」做筆名。直到一九九六年加入「笠詩社」,岩上建議我改個筆名,幫我取名「賴欣 」,我欣然接受,就開始用到現在。大約二、三年前,我無意間上網看一下「賴欣 」這個名字,發現竟然有七百八十九個「賴欣 」,而且有男有女。我大加讚賞岩上,取了一個很好的筆名,才會有那麼多人喜歡用這個名字。

    話說回來,第一本詩集顯然是收集了早期較不成熟的作品。但我可以感受到那卻是呈現一張天真且充滿幻想的臉。如果沒有這樣開始,我的詩路有可能走到現在嗎?

    目前我是一名病理科醫師,有時我會拿病理和詩做比較,發現其中似乎有些雷同之處。譬如:一、詩與病理都需要看很多書。二、都需要累積很多人生經驗。三、兩者報酬率都很低。四、兩者投入的人都很少。五、兩者都需要冷靜觀察、思考及判斷。六、兩者都需要豐富的想像力。七、兩者都需要最精簡及最正確的語言。八、兩者都需要誠實及正義。

    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同時認識並擁有這兩樣東西,還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i299554926 的頭像
    tai299554926

    tai299554926的部落格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