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 味 陳銘堯
兒子當兵 林鷺
兒子就要去當兵
他擁抱我
說
只不過去參加
一個比夏天還長的夏令營
初嘗
「絕對服從」是鐵的紀律
「不容挑釁」屬於軍中倫理
「荒謬威權」更叫絕對合理
向來樂觀的兒子
安慰自己
當作是一場人生喜劇
學蠶破繭
蛻變成一隻
真正會飛的蛾蝶
不過
昨天深夜
忽然
從刺耳的手機聲中驚醒
匆匆接收一句:
只想聽聽媽媽的聲音
原載《台灣現代詩》第九期,頁15,2007年3月25日。
讀林鷺的新作〈兒子當兵〉,一下子勾起許多回憶。我們那時候,一考上大學的那個暑假,就得上成功嶺﹁大專集訓班﹂接受新兵訓練。雖然是嚴格的新兵訓練,但國防部深怕這些少爺兵出事,所以有特別的安排和關照。雖然軍中自有一套邏輯,和我們格格不入,但我仍然知道那不是真正的「當兵」,反而有點像﹁夏令營﹂。現在雖然早已沒有大專兵的優遇了,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在的新兵訓練比較民主比較合乎人性。更何況大家早已忘記有戰爭這回事。要知道早年入伍可是還有披彩帶遊街;還有敲鑼打鼓「光榮入伍」這樣的戲碼上演的。而這樣反而製造了一種詭異的氣氛。那時的媽媽們,可真的是會含淚相送並擔憂到寢食難安的。現在當兵一事,雖然沒有那麼緊張,到了自己的兒子要去當兵時,心中恐怕還是免不了要有一點擔心的。
詩人媽媽一開頭就寫「兒子就要去當兵/他擁抱我/說/只不過去參加一個比夏天還長的夏令營」。不直寫媽媽的擔憂,而寫兒子故做輕鬆狀反過來安慰媽媽哄媽媽的情形。是一種巧妙的筆法。也點出母子的親密,並埋下一個伏筆。第二段描寫軍中嚴格的訓練,大概是媽媽從兒子那邊聽來的。第三段說兒子自己安慰自己,雖然大致上是喜感的,但也是一個伏筆。證明媽媽的擔憂也不是沒理由的。最妙的是詩的最後一段出現了詩的戲劇化高潮:「不過/昨天深夜/忽然/從刺耳的手機聲中驚醒/匆匆接收一句:只想聽聽媽媽的聲音」。我們平常最怕清早或深夜的電話。難怪詩人媽媽會「驚醒」。心臟還卜卜跳的時候,原來是寶貝兒子打來的,卻只是「想聽聽媽媽的聲音」,而且是匆匆一句。天真無厘頭的一句話,留下令人回味的弦外之音。詩人媽媽掛了電話後,甜滋滋的心頭裡,恐怕要湧起許多思緒吧。真的是只想聽聽媽媽的聲音嗎?會不會是受到委屈或碰到什麼困難呢?這樣的結尾,好像和詩的首段是一個精心的佈局。終究那個會哄媽媽的大男孩,儘管受了嚴格的軍訓,照樣還是一個難以斷奶的大孩子啊。
這首詩的成功基礎在於情感人物的真實和自然。不管是寫出的或省略的部分,讀者都能藉著想像而感到完整和真實。母子親情、兒子個性的描寫都很立體很有趣,使全詩洋溢著一種輕快的節奏和幸福感。與其說詩人精心佈局設計了這首詩劇,倒不如說是詩人在現實人生中發掘出詩意來。生活中處處有詩,只看你有沒有一顆詩心去體會而已。和William Carlos Williams 所寫的一首名詩 〈This Is Just To Say〉一樣,是屬於那種平淡中有深味,真情感人的好詩。詩人的幸福,不但是寫出好詩來。如果能把人生變成一首詩,那就是更大的幸福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