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訪談詩人蔡秀菊      台中教育大學語教系二乙  葉郁柔                

 

Q:能否請秀菊老師對現代詩發表一些言論?

:寫詩不是很容易的,像我們中學時期,在書局所看到的詩人的詩集,大部分都是像余光中、鄭愁予、紀弦、洛夫那一類的,那一類表面上很有名,但還不太懂詩的時候就接觸那樣的詩,會以為那樣就是好詩,開始了模仿,但後來自己有了學習能力,才發現那個不是我所追求的詩的表現,接觸越久就越了解什麼樣的詩才是好詩,那就已經繞了一大圈的遠路,所以我是認為,我們的教科書本身就有一點問題,不夠有現代精神,尤其像余光中這一派的,一直在提倡新古典,推動文言文,又有很多號稱要恢復固有傳統文化的呼聲,比如說讀經班,這樣推波助瀾之下,其實我覺得我們的小孩子的創造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就會變弱。

 

Q:那關於現在盛行的讀經教育,秀菊老師的看法是?

:我一直都很反對讀經班,孩子還那樣小就被逼著背經文,我認為經書是留給學術界真的要做學術研究的人去研討的,孩子接觸的世界絕對跟成人不同,他們有他們的想法及創造力,但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塞很多經書給他們背,他們是不懂的,只知道要一直背,我們都說有一天孩子自然就會懂,可是仔細想想,那些經書都是經過社會千錘百鍊留下來的,其實是充滿著成人世界的價值觀,能夠被留下來,可能是反映了統治階級的思想,常常就只是記述著服從,卻不說明理由,就像大人訓斥孩子的時候也常常不給理由,不告訴孩子到底錯在哪裡,只是說著:「你要聽我的話,我是為你好。」孩子沒有經過嘗試怎麼知道哪樣是對的哪樣是錯的?回顧以前成長的過程,如果沒有經過嘗試錯誤,怎麼知道什麼是對的?那在兒童就學時期,尤其是高中以前,其實是最有權利嘗試錯誤的,我反對讀經班最大理由就是在於,孩子正好奇、正在探索世界,正是最無拘無束的時候,他們的腦筋裡面應該裝很多幻想,可是在孩子那麼小的時候就開始要他們背那些成人的教條,那想想看我們的大腦有多少容量可以裝?那麼灌輸給他們一大堆觀念的時候,是不是壓縮他們其它區域的思考空間?

 

Q:其實有些母親會把小孩子帶去讀經班,理由是因為覺得孩子從小就體會那些經文的道理,對於人格養成及道德教育方面會有比較好的影響和發展,老師您的看法呢?

:我不覺得品格是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的,我從小也沒有讀經,也是做了很多糊里糊塗的事,甚至也有過叛逆的時候,但我不覺得我現在品格有所偏差。

 

Q:那老師的意思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是該著重於讀經,閱讀方向往現代詩

作方面延伸會比較好嗎?

A:不,我的想法是,小孩子的權利就是玩,就是該去玩。

 

Q:那開始讀書之後,就是不只要讀四書五經,也要去讀一部份的現代詩作嗎?

A:不,孩子要讀什麼書應該是由自己選擇,孩子會去嘗試,我們也可以去誘導,所以國外閱讀為什麼會那麼盛行。像日本,一本圖畫書也沒幾個字,我們的家長都會覺得沒幾個字卻賣那麼高的價錢,可是很少家長會知道,一幅圖畫可以引發孩子多少的聯想力,很多人以為圖畫的空間塞得滿滿的才叫做好,但真正的好是留下讓人思考及聯想的空間。我們就比照這樣的教育方式來講,放眼西方,像是歐洲或是美國,小時候的教育看起來或許亂七八糟,但是他們的大學生,表現傑出的就是非常傑出,那以台灣的教育系統來看,你想想,所有那些拿諾貝爾獎的傑出人士,比如說李遠哲,他要是一直留在台灣,他能夠拿到諾貝爾獎嗎?不可能的,我可以打包票,那是一種累積的結果,到國外去才有可能接受那種訓練。像以我的訓練來說,我是讀科學的,受的是科學訓練,那我覺得我們的教育,以成人對孩子來說就有點流於說教,如果我們以這樣的心態教育孩子,若是碰到很不合群的問題學生,可能會覺得讓我們教學進行順利的就是好孩子,但若是提倡自然教育的話,小孩在教室裡上課可不可以趴著?可不可以就躺在窗台上?雖然看起來樣子不是很好看,但其實或許他們是很認真的喔!那我們能接受嗎?很難接受對吧?但我們直接想想要是我們在家裡看書,真的會正襟危坐著看嗎?也是會躺著、趴著,也是會出現不好的姿勢,但是你不認真嗎?其實很認真很投入啊,可是這樣的方式我們就沒辦法接受。如果我們只能接受某種形式,這樣的觀念帶進文學的閱讀,我們可能也是很難擺脫那種束縛的。

 

Q:為什麼老師您讀科學卻成為詩人呢?

A :那是我的興趣啊,科學對我的寫作幫助也很大,我的觀察點就會和別人不一樣,我看到的世界、我對事物的判斷、思考方式,就絕對跟受文學訓練出來的人不一樣,我們重視邏輯,其實文學也是很有邏輯性的。

 

Q:那老師您覺得我們的文學教育應該如何改正比較好呢?

A:我覺得我們的文學教育就是應該一直去打破那些束縛,但是要打破的時候又有個很大的問題。像我現在閱讀年輕人的作品時,我就感覺到,網路很流行部落格寫網誌那些東西,那在寫作的時候好像很容易就下筆,但下筆時卻缺少很多生命的歷練,很多話都是經過生命的萃取而出的,但現在的年輕人都是輕而易舉就打出一大篇文章,那這樣子打出來的話,其實是沒有經過沉澱的,詩是必須經   過沉澱的,在跟社會互動的過程中去體會的,若是一直躲在電腦的世界裡面,你看不見農民是怎麼去耕作的,也沒有看見台灣的環境問題,也沒有參與很多社會運動的時候,你想那詩的深度會夠嗎?也許只是關照自我內心世界的小宇宙,這也無可厚非,每個人都是從關照自己開始,但如果只有現在這樣的東西的話,一直寫來寫去寫來寫去,你的東西也就僅止於此了,但若眼界打開了,就能夠發現生命有很多不完美,就像藝術品,經過百分之百完美設計的藝術品,最後不一定會留下來,很多會得獎的作品,尤其是重要的大獎項的作品,如果只寫風花雪月,能夠得獎嗎?真正會受到評審青睞的作品,其實就是反應低層階級比如說農民、或是革命之類抵抗權威的故事,那麼像歌頌太平盛世或是歌舞生活之類的作品,你說能夠得大獎嗎?那種應酬的詩作最後也會消失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