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編後記 蔡秀菊
從2008年度開始,編輯部積極嘗試與各大學院校接洽,尋找合作推廣現代詩座談的可能性。此活動純屬義務,所有邀請與談的貴賓,都是友情贊助。編輯部當然了解,有經費辦活動的便利性,但偶而以詩的狂熱,展現「無價的高尚」,那也是一種難得的喜樂。感謝台北大學中文系賴賢宗主任、靜宜大學日文系邱若山主任慨然應允協助,為《台灣現代詩》開闢另一波詩潮。
一月二十日適逢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監事改選,前任理事長吳麗櫻眾望所歸,再度連任。過去三年,由於吳理事長的積極作為,讓協會詩友有更多、更廣的參與,也為《台灣現代詩》注入許多清新可喜的氣象。吳理事長的努力,有目共睹。
本期評論篇幅較多,龔顯榮的禪詩有其絕妙之處,禪門公案由江明樹娓娓道來,讓讀者一窺堂奧。趙天儀教授榮退紀念文集出版,和趙天儀經常逛書店尋寶的旅人,由他闡述趙天儀,再恰當不過。
金尚浩教授雖是旅台的韓國學者,但他長期用心觀察台灣文學現況,除論述外,並積極譯介韓國暨台灣詩人作品,為兩國的詩文學交流,搭起國際橋樑。他提出「富饒中的貧困」針砭台灣現代詩壇,藉由外國學者眼光,有如一面明鏡,值得我們慎思與警惕。
詩友間的辯論常引發更多激盪。詩非酬酢之詞,詩想透過不斷激辯的淬煉,更能展現晶瑩剔透的質感。通常論戰最旺盛時期,也是詩文學最蓬勃發展的階段,有如奔騰溪流,一路狂歌到大洋。可惜,時下台灣現代詩壇,送高帽、怕得罪人的謹慎,讓詩壇變得一片祥和,各唱各的調,似乎缺少那麼一點為詩而詩的激昂。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