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詩的精神本體到詩的藝術本體 旅 人
一、前 言
陳填,本名陳武雄,台北縣人。西元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一日出生。美國伊利諾大學農經博士。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行政院顧問,台灣省政府秘書長、農林廳廳長,並曾兼任國立台灣大學、中興大學、宜蘭大學教授。笠詩社同仁及台灣現代詩人協會會員。出版有個人詩集《入關》、《誰來點上燈》,並曾以〈一甕酒〉一詩,被選入焦桐主編的九十年度詩選。
介紹了陳填的簡歷之後,以〈從詩的精神本體到詩的藝術本體〉為題,來探討他的詩。所謂詩的精神本體,指詩的感情及思想;所謂詩的藝術本體,指詩的氣韻、傳神、意境、滋味、風骨、童心……等中國美學範疇。由於上述的美學範疇頗多,自無法逐一援用,本文僅選擇氣韻、傳神、意境、滋味、風骨、童心六種。
哲學一門有本體論,而本體論隨著時代的進展及哲學流派的變遷,也有不同的說法。例如柏拉圖的本體是理念,笛卡兒是本質,康德是物自體,黑格爾是絕對觀念,海德格是存在(以「此在」為基礎)。將哲學本體論的本體類推至文學,就有各種文學本體的說法,例如文學的生命本體、精神本體、形式本體、活動本體、歷史本體、文化本體、人類本體……等。
本文採用文學的精神本體而云詩的精神本體。至於詩的藝術本體,是將詩的精神本體與作者所處的生活世界,發生關係後,予以特殊形式處理,構成外層與內層的藝術詩歌文本。外層的,如有形的文字,可見的結構,是實的;內層的,如上述的無形氣韻、傳神、意境、滋味、風骨、童心,是虛的。讀者再透過外層、內層,予以欣賞,達至審美的愉悅及精神自由。以上兩層,只是粗略的分法,當然也有更多層次的分法,例如英伽登就分為語音構造層、意義的單元層、被再現的對象層及圖式化觀相層(註一)。
二、詩的精神本體
精神的涵義,自哲學的觀點,指「與『物質』相對。唯物主義常將其當作『意識』的同義概念。指人的內心世界現象,包括思維、意志、情感等有意識的方面,也包括其他心理活動和無意識的方面。」(註二)因此「精神本體」的「精神」,就以感情及思想為代表。
趙天儀說:「詩是一種精神的存在,而詩作是表現了這種精神的存在。」(註三),並主張詩的要素應包括情感在內(註四),亦認為詩與哲理有關係(註五)。許龍研究錢鍾書的詩學思想,認為錢鍾書在他建構的精闢深刻的詩歌本體論中,以其敏銳獨特的研究視野和廣博精深的學識,沿波討源,燭幽洞微,不僅探討和辨析了審美創作本體情感的狀態及其不同於自然情感的審美性和特徵,同時也論述和闡發了「理趣」內在深層的哲學底蘊,以及它有別於「理語」的深微精妙的審美內蘊,得出了許多超越前人的妙識與特識(註六)。又方錫球研究許學夷詩學思想,說:「許學夷論述了詩歌本體的二重性,一是從主體經驗角度,他認為詩的本體有性情與義理,或曰情興,這是詩的實體本體。二、是從本文看,詩的存在本體是詩格或詩體。這樣,他就在文本領域,折中、融合了明代的格調和性情之爭。」(註七)另夏之放亦說:「本書關於文學的本體論研究,是從總體上考察文學活動與整個人類的生存狀態的角度來說的。這裡所說的文學本體是指人的生存本體,是人對於自己的生存狀態的本體性感受,亦即人的情意本體。」(註八)由此可知詩的精神本體,不外是感情與思想,這是就人的主體而說的。換言之,一個人之所以寫詩,常受感情或思想這種精神本體的啟動,不得不寫,例如二十世紀偉大詩人之一聶魯達,他說他之所以寫詩,那是心中常有一股莫名的騷動,一直在推動他去寫。他曾以詩如是說:
某樣東西在我的靈魂內騷動
狂熱,或遺忘的羽翼
我摸索自己的路
為了詮釋那股
烈火
我寫下了第一行微弱的詩句(註九)
「某樣東西在我的靈魂內騷動」,可說是某種講不出來的感情或思想,在推動聶魯達寫詩,這就是他的詩的精神本體。以下來看看陳填詩的精神本體,分別以感情及思想兩方面,予以探討。
(一)感情
1愛情
〈念〉
明知道人已離開
仍然禁不住那
思念的手,撥動
屬於你的聲音
雖然只有七位數
也是另一種接觸
更何況還有
等待,心跳
與
悵惘
這是一首寫愛情的詩。伊人離去,但詩中主人公相思不已,既見不到面,只好用思念的手,撥動伊人的聲音。前輩詩人陳千武說,這首詩是採用日本傳統「短歌」形式寫成的短詩,另外一首愛情詩〈軌〉也是(註十),〈軌〉詩,下面會談到。感情是寫詩的主要推動力,尤其是愛情。我們看聶魯達的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及《一百首愛情十四行詩》,就知道愛情對聶魯達的寫詩,影響有多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