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盼女同志詩的「出櫃」
遺憾的是,在以上所討論的詩作和評論當中,完全沒有提到女同志的作品。這也許是(台灣)女同志不願現身的隱性習慣。筆者曾做過台灣同志佛教徒的研究調查,同樣遭遇遍尋不著女同志佛教徒的窘境。(楊惠南:2005[2])
女同志詩作的缺如,廖經元指出兩個可能的原因:一是「漢語之中缺乏女同志的辭彙歷史,因而女同志詩歌的創作免不了必須具有切斷某種傳承臍帶的領悟」。(廖經元:2006)另一個理由則歸咎到「全球化」與「邊緣化」:
全球化與邊緣化的相對性,共通語言和少數族群語彙的對立,無疑不是沙文主義操控的結果。然則,這現象也反映在同志詩的範疇之中,意即男同志的詩作數量遠遠掌握著同志詩的普遍曝光率,相反的,台灣的女同志詩人和詩作,就不得不轉入地下化,如暗根匯聚於BBS,如清華壞女兒,自己的房間,等等較為隱性的團體裡頭,這是非常可惜的遺漏。(廖經元〈紫羅蘭〉)
不管廖經元的論點對或錯,女同志必須像女性主義者那樣勇敢現身,則是大家所衷心盼望的。筆者願意引用廖經元的詩句,來表達我的衷心期盼,也做為本文的結束:
她在她的婚姻之中讀見憂傷
她在她的憂傷之中讀到空隙
她在她的空隙之中讀到寂寞
她們卻習慣粉飾自己的空隙
彷彿從來沒有憂傷,寂寞,以及任何騷動
(2009/10/06)
參考書目:
1.王浩翔
2006 〈尋找光的方向〉,刊於:《吹鼓吹詩論壇》2號,頁54-59,台北: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2006。
2.林佩苓
2008 〈隱/現於詩句中的同志意象:以鯨向海為觀察對象〉,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研究所,第二屆臺政臺文所學術交流研討會,2008。
3.楊惠南
2005[1] 〈童心梵行〉,收錄於:楊惠南《愛與信仰》,台北:商周出版,2005。
2005[2] 〈台灣女同志佛教徒的「出櫃」困思〉,收錄於:楊惠南《愛與信仰》,台北:商周出版,2005。
4.廖經元
2006 〈紫羅蘭〉,刊於:《吹鼓吹詩論壇》2號,頁48-53,台北: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2006。
5.劉韋佐
2009 〈同志詩的閱讀與陰性晝寫策略─以陳克華、鯨向海、孫梓評為例〉,刊 於:《臺灣詩學學刊》13號,頁209-238,台北: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2009。
6.謝靜國
2009 〈同志詩遐想〉,刊於:《臺灣詩學學刊》13號,頁243-247,台北: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2009。
7.鯨向海
2006 〈他將有壯美的形貌〉,刊於:《吹鼓吹詩論壇》2號,頁9-20,台北: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2006。
2009 〈我有不被發現的快樂?-再談同志詩〉,刊於:《吹鼓吹詩論壇》2號,頁239-242,台北: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200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