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代詩座談:發現同志詩

 

一、主 題:發現同志詩:屬於我的每個原子一樣屬於你

(副標題係採自惠特曼的〈自我之歌〉)

二、主辦單位:《台灣現代詩》編輯部

三、協辦單位:1.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晶晶書庫

四、日 期:20091128(週六)下午2:00~5:00

五、地 點: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10881F

電話:(02)2364-2006

網站:www.gingginbooks.com

六、座談方式:

主持人:李明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

經歷:a.南港國中國文教師10年,成功高中國文教師18年。

        b.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第一屆接線義工;目前擔任熱線理事長。

        c.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2008年第六屆總召。        

d. 教師同盟第二屆會長。

  與談人四名

a. 李勇吉(旅人,笠詩社社務委員)

b. 林良雅(莫 渝,《笠》詩刊主編)

    c. 陳逸華(文字工作者人、藏書愛好者)

     d. 蔡秀菊(《台灣現代詩》主編)

七、出席:大風、王慈憶、李明照、李東霖、佾辰、旅人、莫渝、馮聖、施介、

雨蛙、陳逸華、陳瑋、廖健凱、框框、釦子、楊風、蔡秀菊、跳跳、

慧星、Tempo(依姓氏筆畫排序)

八、書面稿:楊風

九、記錄:李東霖、王慈憶

十、座談內容:

(一)蔡秀菊:引言

感謝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晶晶書庫,以及主持人與三位與談人對此次活動的支持,也謝謝許多青年朋友的參與,希望《台灣現代詩》能夠持續舉辦對現代詩議題的討論,提供台灣現代詩的發展養分。

(二)旅人:內容詳見〈激情與叛逆-楊風同志詩與陳克華同志詩的比較〉

討論「同志詩」這個議題,是站在開放與保守的邊界。在美國,麥卡錫主義(Mc Carthyism)支持者早期非常歧視同志,將同志視為國家發展的敵人,其異性戀霸權令同志族群處於長期的弱勢。

同志文學向來都是處於先鋒的文學,具有前進的、敢衝的、激情又叛逆的特色。文學藝術不能只有理性,創作者的激情更是文學創作的主要動力,須將理性放置於激烈情感的衝動力之中。

同志詩可以有兩種定義,廣義來說,公開具有同志身分詩人寫的所有詩皆是;狹義來說,則是強調必須是寫給愛人同志的詩作。

楊風的同志書寫,立基於「美」與「滅」的宗教思維,從對「色身」之愛戀,經營至種種深層的愛。楊風在他的詩集《白櫻樹下》一書勇敢出櫃,陳克華也在其《善男子》一書中正式出櫃。若從文學理論的關注來看「同志詩」,我們可以將楊風與陳克華兩位已出櫃詩人的同志詩,從幾個面向來作具體的比較:身體書寫、禪境解脫、唯美維度、現實批判,以及語言論詩學此五個面向。

身體書寫方面,乃是源於後現代文藝思潮在台灣一九六年代之後,由哲學思潮帶動的「反本質」意識,這般「反本質」、「反中心」、「反基礎」的論述,改變了自柏拉圖以來人們對「靈魂」的重視,反過來強調「身體」的解放、欲望的主宰,遂開始辛辣地描寫身體。

詩本身有其具體性與普遍性,在作者退位、接受美學等理論中,也都強調在文本的基礎上,讀者是可以各自解讀的。因此,楊風〈割下〉一詩,我們也可以將「陽具割下」的意義讀出兩種方向:其一,乃具有「革命」的意味,象徵人類無法進行繁衍;其二,則是煩惱之袪除,將「食色性也」這句話中的上下兩「口」予以剔除,於是人性的基礎、人性的煩惱自然消逝。而陳克華〈肛交之必要〉一詩,更是極具器官書寫之辛辣,是相當前衛的。

禪境解脫方面,楊風詩中亦不乏呼應禪宗「以頓悟取代漸修」的意識。例如〈揭諦揭諦〉一詩,寫給愛人同志的「去吧!去吧!」,望其往生彼岸,前進淨土。陳克華的〈蝴蝶戀〉則寫到了弘一法師與夏丏尊的曖昧,亦有禪的味道在其中。

唯美維度方面,楊風與陳克華的詩都具有唯美的藝術價值,講究美感且不乏批判,是頗具深度的詩。從楊風〈桐花〉、〈小米酒〉等詩可以觀察出詩人的溫情與浪漫,陳克華〈你不明白一朵花的輕輕顫慄〉出自《花與淚與河流》這本詩集,其中滿是浪漫的唯美情懷。唯美浪漫是可以被接受的,不應被批判。以詩來書寫「風花雪月」與「個人內心」乃是自古以來的「抒情傳統」,表達強烈的感情,是有其道理的。

現實批判方面,陳克華的情詩具有聶魯達,以及諾貝爾獎得主墨西哥詩人帕斯的詩味:表面上寫愛情,而其中隱有批判。這樣從愛情來批判社會的書寫,不亞於社會主義詩人的詩作,值得以另一種現實的角度來看待。

語言論詩學方面,楊風詩作的色彩是現代主義兼有浪漫主義,而陳克華則是現代主義兼後現代主義的色彩。

綜上所論,楊風與陳克華的詩作很辛辣,這樣的書寫是否可以被接受,見仁見智,各自喜愛。不過,無獨有偶,我們可以從兩位詩人的詩作看見「信仰」之必要。

(三)莫渝:內容詳見〈法國文學中同性戀走影〉

1855草葉集的出版以及1857惡之華的出版,這兩本詩集在文學界中有著重要影響,同時也似乎隱然地、無意地標誌著同志詩的出現。在法國近代文學當中有不乏一些重要的同志傾向文學的出現,其中包含了許多傳世而且經典的作品。在1894年的《比利提斯之歌》,是比埃魯易的作品,這部作品是在敘述一個古希臘的女子,比利提斯的一生,這部作品通篇為散文詩構築而成的並分成三部分,以比利提斯的生命中的遷徙為其分野,從第一部分為在小亞細亞的龐費利,遷往西方的米蒂蓮,也是第二部分的地理背景,在這第二部分當中比利提斯遇見了著名女詩人沙弗,沙弗傳授其詩歌于比利提斯,而比利提斯也在這裡與她的女性友人發生了眷戀愛慕的情感,同性之間的關係也在這第二部分被特意張顯而有許多唯美動人的描述,因此曾經拍攝為電影,這工整的散文詩,幾乎沒有特別隱晦的比喻,但是生動描述了生活中的諸多場景、器皿暗合諸多神話,那種真摯情感所隱喻的表白的種種哀愁或喜悅足以令人巡思低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三部分,也似乎暗示著佛洛伊德所提供的性向發展過程,佛氏認為人類的的性向發展是從自我戀到同性戀,最後進入異性戀,而《比利提斯之歌》的三部分也正好符合這樣的分野。

1850年代的波特萊爾詩集的惡之華中,初編之時是包含了關於女同性戀的詩六首,但是甫經出版當局實覺妨害風化,勒令刪除且予罰金,但是至今這六首以女同性戀為題的詩已獲平反,復歸入惡之華詩集當中,聊可安慰。而在這幾首詩當中,其中有幾首可以看出來是特別歌頌與讚美女同性戀藝術與主義的濫觴:古代女詩人沙弗。

接下來於1870年代,韓波與魏崙兩人的遭逢,算是法國文壇甚至世界文壇中有著同性情感的詩人與戀人身分罕見的重合。韓波原為一名對文壇憧憬不已的美貌少年,曾去稿於知名詩刊而未果,爾後曾書信於魏崙而為其邀約前往藝術之都巴黎,當魏崙讀過韓波以海為題的長詩醉舟後,旋讚其華並介紹其他文壇詩人與之結識,後兩人關係漸親暱,魏崙不久後與元配離婚,無人得知這是否與二人之狎遊有無關連,兩人最後旅居於英國倫敦、布魯塞爾二地,而似乎兩人的情緣也盡於此,由於兩人年紀差距頗多,且在國外的生活並非寬裕,實則艱窘,於是爭執與口角漸起,衝突和摩擦不斷,於18737月,魏崙無法忍受韓波的離去,因而朝之開槍,韓波也受了輕傷,魏崙下獄,韓波回到家鄉完成詩集最後離開法國,魏崙刑滿之後,將韓波的殘存詩篇集結成冊出版,而韓波的詩方為世人知曉享譽國內。可想而知的在兩人相處的生活中,為兩位詩人滋生了許多情感充沛的詩。

在知名的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中,普魯斯特似乎也敘述自己曾經有同性的感情。另外在羅蘭巴特的《偶發事件》中誠實地透露出巴特本人對於小男孩的慾求,然其未果使巴特沮喪萬分,這著名的文論家,思想家在這情感上的受挫,基本上與一般人是毫無差別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i299554926 的頭像
    tai299554926

    tai299554926的部落格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