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與叛逆-楊風同志詩與陳克華同志詩的比較 旅 人
西方社會所謂的「酷兒」一詞,我們台灣這兒早期用「同性戀」,但後來以「同志」替代,就變為比較常態的稱呼,一直沿續到今天。因為「同性戀」一詞,似乎有點帶著他者異樣的眼光,改為「同志」,或許稍具以政治爭取平等權利,且有陽光健康的姿態。
楊風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精研並教授佛教哲學,已出版近二十本佛學專書,另出版詩集有《白櫻樹下》、《山上的孩子》與小說集《那年秋天》、散文集《故鄉: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及創作不少油畫作品等;陳克華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出版詩集有《欠砍頭詩》、《花與淚與河流》、《我和我的花痴妹妹:寫給異性戀男人的情色筆記》、《善男子》……及有關散文集、小說、歌詞……等二十餘本書。這兩人都具同志身份,勇於出櫃,且有詩人身分,在他們所寫的詩中,如果攸關與愛戀同志對象者,筆者稱為同志詩。現在將他們的同志詩,分別從「身體書寫」、「禪境解脫」、「唯美維度」、「現實批判」及「語言論詩學」五個項目,做個比較。
(一)身體書寫
〈割下〉 楊 風
*《指月錄》卷7:昔有婆子,供養一庵主,經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一日,
令女子抱定曰:「正恁麼時,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巖,三冬無煖氣。」女子舉似婆,
婆曰:「我二十年,只供養得個俗漢!」遂遣出,燒卻庵。
早就燒了
那座
紅瓦古庵
庵後
枯木倚巖
秋冷
黃葉哆嗦
多少年了?
那把烈火
庵前
熏黑半畂荒田
雲亂龜裂
天藍
垂下是唯一
留給你的愛
於是割下
那朵
懸掛巖上的雲
愛你(註一)
這首詩,乍讀之下,不易理解,但從本詩開頭所引指月錄卷7的一則公案及該詩的配圖-楊風油畫(畫中有一個已割下的陽具,被男子懸提著)大致可知其意旨:即修道的人,不是修到槁木死灰,而仍是有情欲者,並向愛戀同志訴說。至於愛戀同志是誰,並無明確指稱。詩中第二、三段均有暗喻,「垂下」、「割下」、「雲」及「愛你」都是關鍵詞語,藉此可擴大聯想,因為詩語中,本來就留置著否定、空白的空間及召喚結構。本詩,楊風對於身體,尤其是下半身的書寫,是含蓄的,迂迴的,不是大膽赤裸地呈現,其他的詩如〈盲眼〉、〈遲來的手機簡訊〉、〈黑的信仰〉、〈在你的春之夢裡〉、〈醉〉(這五首詩是寫給愛戀同志Dullai的),也都是含蓄地描寫情欲,如果說描寫比較有大膽赤裸的鏡頭出現,那要在其同志小說《那年秋天》裡面,才可見到。而陳克華的〈肛交之必要〉一詩的書寫手法,恰與〈割下〉相反,直接用一些身體零件的意象,如肛門、子宮、大腸、喉嚨,並且配合相關顯眼的情色詞語,如肛交、愛欲、愛滋病、做愛、全裸、合抱、床、肉體、肢體……等予以表現,以衝破長期心靈對肉體的宰制。〈肛交之必要〉全詩如下:
我們從肛門初啟的夜之輝煌醒來
發覺肛門只是虛掩
子宮與大腸是相同的房間
只隔一層溫熱的牆
我們在愛欲的花朵開放間舞踊
肢體柔熟地舒捲並感覺
自己是全新的品種
在歴史或將降下的宿命風暴來臨前
並沒有什麼曾被佛洛伊德的喉嚨不幸言中
(我們是全新的品種
豁免於貧窮、運動傷害和愛滋病)
讓我們呈上自己全裸的良知和肛門供做檢驗
並在一枚聚光的放大鏡下
觀察自己如何像鼠類一般抽搐
感受狂喜疼痛
毛髮被血液浸溼像打翻了一瓶顏料--呵,我們
我們是否能在有生之年有幸證實肛交之必要性……
勢必我們要在肛門上鎖前回家
床將直接埋入墓地
背德者又結束了他們欺瞞的榮耀一日
沒有人知道縫線間的傷口包藏著什麼腐敗的理由
我們何不就此失血死去?
(那個說要去敗壞道德感的人首先脫離了隊伍
在花朵稠密處舞弄頭頂的光環
至少他,他不曾證實肛交之不必要性……)
但是肛門只是虛掩
悲哀經常從門縫洩露一如
整夜斷斷續續發光的電燈泡
我們合抱又合抱不肯相信做愛的形式已被窮盡
肉體的歡樂已被摒棄
我們何不就此投入健康沈默的大多數?
我們何不就此投入多數?
多數是好的
睡眠是好的
做愛是好的
不做愛也是好的
無論是敲扣或直接推開肛門
肛門其實永遠
只是虛掩……(註二)
其他的詩如〈我對肉體感到好奇〉、〈婚禮留言〉、〈保險套之歌〉、〈夢遺的地圖〉、〈在A片流行的年代〉、〈我終於治癒了這世界的異性戀道德偏執狂〉,都有類似前述身體書寫手法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