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晦澀的哲理詩也有它們的限制。1973年,唐文標曾寫了〈什麼時侯什麼地方什麼人──論傳統詩與現代詩〉、〈詩的沒落──台港新詩的歷史批判〉、〈僵斃的現代詩〉等三篇文章,分別刊在《龍族評論專號》、《文季》和《中外文學》。文中強力批判包括周夢蝶在內的(廣義)現代派。孟樊曾把批判周夢蝶的部分,列成下表(見:孟樊《當代台灣新詩理論》,頁117):

 

1.抒情逃避的代表人物。

2.缺乏社會思想。

3.詩的野孤禪。傳統的「固體化者」。

4.他的悲哀是缺乏意義的,是自我虐待的象徵。

 

  唐文標的批判,一針見血地點出周詩的限制,特別是第二點-「缺乏社會思想」。在那個思想受到黨國教育嚴重控制的戒嚴時代,唐文標的批判有它的時代背景,也有它的時代必要性。唐文標這一連串文章,被現代派的洛 夫扣上紅色帽子,說他「企圖以『赤色先鋒』的姿態,在台灣這片自由純淨的園地上灑播普羅文學思想的毒素」。(見:洛夫〈中國現代詩的成長〉,收錄於洛 夫《洛 夫詩論選集》。)在這種情形下,唐文標的批判更顯得勇氣可佳,值得尊敬。但事過境遷,再來回顧這段歷史,對於像周夢蝶這樣一個只想或只會寫哲理詩的詩人來說,唐文標的批判也許並不公道。我的意思是:並不是所有美的東西,都應該和「社會思想」扯上關係。這是我對美的一貫信念。因此,我還是願意花費一點心思,來學習這些令人傷腦筋,也「缺乏社會思想」的晦澀哲理詩。

  如何學習各種形式的晦澀詩呢?在現階段,寄望學校的正規教育當然是緣木求魚。因此,只有靠自己了。如何靠自己?除了前面一再強調的開放心胸之外,多讀晦澀詩(就像我初中開始就多聽古典音樂一樣),並試著自己也來寫寫晦澀詩,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實質晦澀中的神秘主義道理,例如禪道,大都有書本或地方(道場)可以學習,多多接觸這些書本或地方是必要的學習。但是像旅人詩兄那種有關人生哲理的晦澀詩,並沒有書本或道場提供學習的平台。人生的歷練成了唯一的學習之路,遺憾的是,所謂人生歷練,卻是一條可遇不可求的學習之路。也許,只有像諾貝爾獎得主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流浪之歌》(Siddhartha)裡的主角悉達多那樣,嚐盡人間酸甜苦辣之後,才能學習到吧!

                                                 2007118日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