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榕樹〉

 

  前後是房子

  左右也是房子

  在都市的邊緣上

  我是一棵寂寞的榕樹

  落葉掉滿了柏油路

  關在圍牆裡

  好像是一座違章建築

 

  〈榕樹〉一詩,寫在都市邊緣上,一棵榕樹,擠在四周都是房子中,顯得不搭調,「好像是一座違章建築」。我是一棵寂寞的榕樹」,詩作者如是說,難不成趙天儀自認是個寂寞的詩人,雖定居都市,但在後工業文明的人與人疏離的社會裡,心靈仍流浪於都市中,只能寫詩,成為一個詩人,相信「有詩人,才有本真的安居」(註四),並冀望「詩意地安居」(註五)於都市或都市之外。

 

(三)對無生命物件的審美經驗

 

  趙天儀基於對無生命物件的審美經驗,所創生的詩亦不少,這些無生命物件有蚊香、索橋、鳥籠、牆、雨、太陽、飛機、棉襖、微塵…等。

 

  〈微塵〉


 
微塵在空中飄落

  無聲無息

  無香無味

  在時間持續的流動中

  覆蓋了大地的胸膛

 

  在陽光中綻開閃爍的七彩

  在風雨中混合雨水而飄流

  一粒一粒

  一滴一滴

  從有化無

  而又無所不在

 

  從鼻孔中進出

  從枯葉中奉獻捐軀

  當風雨飄響的時候

  或在空中輪舞

  或在大地上翻筋斗

 

  這詩,寫微塵之無所不在,它寓居於世界之萬物中,萬物既存有微塵,由微塵之媒介,萬物形同一體。當然微塵是否直通上帝,而與其他各個微塵互不相通,詩中未言明,如是就如佛教所主張,世界並未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主宰,世界是緣起的,以華嚴宗而言,是法界緣起,「基本上來說,華嚴宗的主要思想是說所有現象(諸法)彼此之間的同一性和依賴性。諸法都有它們彼此的關聯。就空性來說,諸法實質上是同一性質;就感官的經驗世界來說,諸法都是具體存在著,而且互相關連地存在著。」(註六)世界萬物既是互相關連地存在著,人也脫離不了這存在而孤立,一旦與世界裂解,必須予以彌合。也許這是趙天儀對微塵的審美經驗後,所蘊涵的本詩言外之意吧!

 

    〈索橋〉

 

  山與山互相吸引

  而一道溪澗在山谷裡一瀉千里

 

  抖擻的索橋握著雙桿

  以渾身的張力堅牢地豎立

 

  讓我從索橋的背脊邁進

  讓我把山與山的斷溝打通

 

  本詩作者說:「讓我從索橋的背脊邁進/讓我把山與山的斷溝打通」,我-〈索橋〉-打通斷溝的關係,有如人-〈詩〉-會通自然的關係一樣,這種相似點的譬喻,又可暗示達致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努力過程。從此,可讓讀者明瞭本詩作者審美經驗的深度,由外緣描述趨於內在心層的有力表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i299554926 的頭像
    tai299554926

    tai299554926的部落格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