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評羅浪的〈垂  釣〉      林鍾隆

 

不知第幾次讀到這首詩,也曾看過不少詩友評論過這首詩。不論看評論還是原詩,從來沒感覺閱讀的心靈與原詩那麼接近,我感覺自己充分地理解這首詩,完全沒有距離。這是很難有的經驗,因此,自內心激起要為這首詩寫下什麼的衝動。

  還是請先看一遍原作吧!

 

  〈垂  釣〉           羅浪

 

癡於坐禪,

漁人,困於寂寞。

釣竿,投向閃動的倒影,

探索生命的訊息。

寡默的心靈,

以一種超然的嗜好,

點綴而餐食風景。

思索的喜悅,終而

衝過閃閃蕩漾的波光,

跳躍的魚,

反抗的旗。

 

  這是一首「敘事」及「抒情」的詩。因此,敘事是如同房屋的地基,必須紮實,要抒情才能有鞏固的依據。而且怎麼敘,才能出什麼情,情要形象分明,生動地從詩中跳躍出來,端靠敘的方法、技巧,以及功力。

  有些人,因敘的功力不足,情的寄託就不能落實,就飄渺遊移。

  至於敘的功力,可不是單單講求功力所能盡功。要緊的是,對那所敘之事,要有所愛,而且所愛要深,對那事,才能敘得好。否則,再怎麼「瞭解那事」,還是「敘」不出「情」來。

  羅浪在這首「敘」的成功,就是因為垂釣是他工作之餘的最愛。

  困於寂寞」,沒有詩,只是釣魚人實在的心境。池岸枯坐,況為(當作)坐禪,這是詩人的智慧,因坐禪背後有悟的靈動。可見釣魚不是單純的釣魚,作者已暗示讀者,除了釣魚之外,還有「抒情」的意圖。

  投向閃動的倒影,探索生命的訊息。」是釣魚的實境,投下釣餌,就是等待池中的魚兒的訊息。

  因作者想抒情,所以這「生命」不是僅限於魚,也應包含作者的生命,作者不只想知道池中有沒有魚,魚會不會來上鉤,這種魚的生命訊息,自然也會聯想到自己的生命狀況,及像魚兒可能的遭遇。

  想到可能遭遇,作者也許不寒而慄,也許壓抑不住的憤怒。

  這是作者已有所暗示,有所表述,應該感受到的。

  寡默的心靈」,是作者自己的個性,羅浪是個沈默寡言的人,但,這也是當時環境下,自己只能裝飾的自己,那有很多話要說而都不能說,只許沈默。出言怕惹事端。

  所以,才借「超然的嗜好」,使自己成為風景的一部分,娛樂世人,也欣賞風景,來逍遣自己。

  這是不得已的遣懷,當然更是無奈。

  枯坐,等待魚兒上鉤,其間,心靈不會是完全呆滯的,想東想西,天馬行空,是很自然的事。

  這思索,可能思及悲哀、慘痛、消沈、困頓……,這樣就糟了,那是心靈的沈淪了。作者很聰明,所想的是喜悅不是魚長久不來上鉤,也許永遠不來的悲沈,而是上鉤了,吊出水面的歡喜。

  只是,魚上鉤了,對作者來說,那是喜悅,但是對那魚兒來說,是在拚命,在奮力掙扎,憤怒、反抗,作者欣賞的是多麼有力,多麼動人的旗幟!

  當作者想到在現實社會裡,自己是隨時可能被釣起的魚的時候,他非常嚮往那充滿力量、反抗力十足的,生命的表現。

  以上所能說的功力與成就,使這首詩成為羅浪的代表作,有這首詩,羅浪就穩穩的是個台灣的詩人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