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使命與立場 林 鷺
一九九七年的夏天我從巴拿馬偕同友人、小兒與外子前往南美洲的秘魯旅遊,到了首都利馬,我們立即參加當地旅行社招攬的city tour,導遊是一個說起英文來十分流暢的中年婦女。我們一上車,她便非常自豪地說:秘魯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的國家,我的任務就是要帶領你們去認識我國的歷史與文化。她隨即又說:假如我到了你們的國家,我最想瞭解的當然也會是你們國家的文化特色。
她簡單的兩句話,卻使得我的內心開始不安起來,也開始不斷地思索:「我的國家」究竟具備了什麼樣的文化特色?我有足夠的立場可以那麼自傲地扮演她的角色嗎?直到如今,這依然是我心裡一個恆常的功課。
元月二十五日我參加台灣教授協會主辦,台灣教師聯盟與台灣歷史學會協辦的有關高中課程的學術研討會,會中有人為兩黨的返聯與入聯所涉及的國號爭論問題提及不如就用「我國」來取得協調的稱號。這自然是一種無奈的戲謔之說,也引來一陣哄笑,其實背後誰都知道:這是一個多麼嚴肅的課題!
一個連自己的身份都無法明朗的國家,如何去制定一套具有國家主體意識的教材?一個不清楚自己身份的國民,又如何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文化的真正特色究竟是什麼?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台北」、「台灣」,這麼多的稱號,請問你愛哪一個?年輕時我以為寫詩是一件多麼單純的事,也以為詩的國度是一個化外之境,然而,事實是不是如此?「詩人」的頭銜如果也可以像「我國」的稱號一樣模糊,請問大家是否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 2008/1/27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