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台灣現代詩所面對的幾個思考點 金尚浩
一、前 言
戰後六十多年,台灣詩壇的頗多詩人,展現出各種詩的活動。在他們當中,相當多的詩人,為了描繪台灣人生活的所有的領域,尋找真實的語言而努力。他們的努力,有時為了追求嶄新的詩形式而費盡苦心,有時得到新的語言感受直接試著實驗。有一群詩人,集團的理念和詩精神的趨向問題而苦悶,或埋頭於個人的感性和追求詩的純粹性。因此,戰後六十多年的台灣現代詩,至今展現出何種傾向的問題,恐怕難以說明。若僅僅指出在詩精神或詩方法層面的幾個特徵,並不能代表戰後台灣詩的全貌。反而,所有的詩人,為了追求自己的語言和自己的形式,就經歷了不斷地探索過程。在此值得提出的是,台灣現代詩,顯示出以下三個方向的大潮流:其一、個人的情緒和純粹的詩精神為基礎的抒情性的詩;其二、以現實感為主,對語言的技巧持續關注的實驗性的詩;其三、描寫對生活積極的關心,和對社會的現實批判精神的意志傾向的詩。以上三個方面,可以顯示出戰後六十多年全盤的詩的傾向,只是觀察時代潮流的變遷,和其變化的過程隨著詩人各自的氣質也有一點差異而已。
二、富饒中的窮困
雖說戰後六十多年的台灣詩歷不算很長,但的確是台灣的現代詩也有刮目相看的發展。尤其是到了21世紀享受了空前的富饒。這不僅幾十種的文藝雜誌爭先恐後的出版,而且幾千個詩人每天生產數千首的作品。如此生產詩作的詩人頗多,卻讀詩的讀者極少就是問題。如果逛大書店就發現在幾百坪大的空間裡沒有幾本詩集。這樣受到蔑視待遇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沒人要購買詩集。讀者為什麼不理詩集呢?理由很簡單,是因為沒意思而蠻無聊。若詩歌頗美麗而感動的話,叫讀者不要讀,卻他們還是熬夜的唸,不是嗎?詩人到處鬧嚷嚷,到底為何詩作被不理呢?為何出現如此的奇異現象呢? 我看這完完全全是詩人的責任,那到底為什麼產生這種問題呢?
(一) 對自由詩的誤解
如果格律詩沒有事先確定其條件無法成為一首詩。因此,是詩和不是詩的界限非常清楚。不過,出現自由形式的詩之後,便脫離了已往的格律規定。這樣,好多人認為,沒有格律的自由詩可以隨便寫的想法。尤其,詩本身就是曖昧模糊的文章,且非文章似的寫法可以容許的情況下,好像比起散文更簡單似的小看它。這樣把詩當成比較容易,便你我也都是想要作為詩人,他們呈現出來的當然會粗劣。其實,自由詩相比格律詩反而還要困難。詩是追求含蓄和簡潔的高級文學。如果認為詩因份量少,並認為持有模糊的文章,所以沒有負擔而隨便寫也可以的話,這是非常危險的錯覺。不過,當今詩壇在如此的錯覺中,無負起責任的文章就稱為詩的名稱顯示的不少。這是把詩損傷其名譽的一件不幸的事情。
(二)自以為是地寫法
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作家向世界的發言。詩也是詩人向世界傾瀉的發言。不過,其發言若將要持有意味,先成為與發話人和受話人之間溝通才對。任何非常重要的發言,如果未與受話人溝通,此只不過是徒勞而已。今日的詩,被讀者不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晦澀」。因為讀者難懂詩人到底說什麼,所以讀者不想靠近詩。這樣,無視讀者的自以為是地寫法,卻令人更拒絕詩。我想詩作應當要具備使讀者感動的成分。
(三)對美意識的問題
如果詩是藝術,將應該創造美麗。不管內容或是表現形式持有美麗的成分才對。今日的年輕詩人,好像對美意識比較沒興趣,卻是更信賴刺激而感官的東西。未含有真實的美詞麗句似乎是人造花一樣沒有生命力。美麗本身基於真實時,才會令人感動。當今詩壇,基於真實的作品較少,卻觀念為主的華麗的言論較多。在如此的作品中,將要期待感動不是緣木求魚嗎?
當然,當今詩壇也有頗多詩人費盡心血作出來的作品。不過,筆者因被否定的作品相比被肯定的作品還多的情況之下,是在批判的立場提出幾個問題而已。換句話說,當今詩壇雖然生產富饒的作品,但比較少動人心弦的詩作。所以筆者診斷為富饒中的窮困。在此,脫離窮困的路非常明顯,就是重新恢復感動即可。如果詩人們創造感動的詩作,已經離走的讀者我相信將都會回來。
三、現在不是沉默的時候
詩就是具有高度而內涵語言的複合性。因此它不僅無限解釋的多元世界,而且具有被頗多讀者看的力量。詩裡有人生的痛苦及其克服一切的路,詩就含有人類和事物、活和死等所有異質的事物都會統合的方法。把人生的葛藤和痛苦、原始的生命認識,將引導直觀和超越世界的台灣現代詩人,他們的詩把人生的正反面,以抒情的情緒來和解,並透過能看到和看不到的世界,將引導我們向瞬間和永遠的時間裡。好的作品,絕對超越派系和傾向以及詩壇的論理。批評家先發現好的詩,把它認真的讀後,應要好好地介紹那首詩的角色。因此,批評家不是啟蒙家,而是應當成為最充實的讀者才對。
在21世紀新的時代,產業和民主化的同時,還需要以文化強國創新的發展。此次台灣的總統大選候選人之中,沒有一位認真的提出文化發展的政見,是令人感到擔憂。21世紀的文化不能以往似的依賴於政治和經濟的存在。生產人類創意的通路,就是需要靠天才和過去的文化遺產。無論中央政府或是地方政府,都應該編更多的文化預算才對。最近,西歐的知識份子都逐漸把關心的焦點轉向於東亞價值(East-Turning)的現象。面對地球暖化等由產業化造成的各種問題暴增的時代,使台灣固有的價值,將於受到歡迎而要努力。請大家好好地珍惜和發揚自己的文化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