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現代詩的未來發展   蔡秀菊

 

  2007年12月17,靜宜大學日文系邀請日本筑波大學文學教授新保邦寬演講「日本百年來短篇小說談」,依小說發展特性,將日本近百年來的重要小說家和評論家之代表作彙整成一張講義讓我見識到日本學者研究學問的嚴謹態度。新保邦寬教授同時聲明,資訊化網路時代對日本小說創作的影響,不屬於此次演講的討論範圍。

  演講結束後的提問時間,我請教新保教授,網路時代對日本小說發展有何影響?新保教授回答,因網路普及,小說創作者不再著重個人經驗或感受,虛構小說會越來越普遍(台灣稱之為「魔幻寫實」),漫畫和動畫更受讀者歡迎。接著我再請教新保教授,日本學術界如何評價這類作品?新保教授回答,未使用電腦時代的小說有很強的主題意識,百年來的文學研究,已經建構出一套嚴謹的文學批評方法論,他無法對時下流行的小說下結論,但他補充說明,日本文學界稱這類主流小說為「平成輕薄化」。

  現代詩的發展與小說情形類似,當網路變成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時,作品發表平台不再侷限於紙本,詩人擁有部落格者比比皆是,看似詩園地一片活絡,寫詩不再是嘔心瀝血、枯腸索肚的產品,再加上各種大大小小的詩獎誘惑,恐怕很多人已不太在乎為什麼寫詩和寫什麼詩了!

  在台灣,最常被拿來討論的課題就是如何國際化?因為要國際化,所以寧可不讓小孩子從小習慣說母語,卻拼命花錢送孩子去補習英文;因為要國際化,所以詩的創作也變得花俏,寫詩就像逛遊樂園,形式與內容五花八門,甚至以低俗情色當招牌。正經八百思考詩人存在的意義恐怕會被譏諷為跟不上潮流的LKK個人有幾次參加國際詩人大會的經驗,十幾年前參加的國際詩人大會,都能遇上幾位談得來的外國詩人,主辦國精心策畫的活動,讓詩人們平實地互動。但最近兩年參加的國際詩人大會,卻發現這種可貴的國際交流活動,卻被少數資金雄厚的詩人操控,變成引人側目的個人秀。如果花幾十萬或百萬台幣,可以輕易買到尊崇,個人認為,這種詩人的國際交流,慢慢會被詩人所唾棄。

  台灣現代詩到底何去何從?我想從生態多樣性角度切入這個課題。台灣生態環境特殊,雖是蕞爾小島,換算單位面積卻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物種,台灣也是多族群、多語系的國家。生態多樣性、文化多樣性被公認為二十一世紀的主流思想,本土化變成文化多樣性的核心價值。以植物區系分布而言,要鑑定某一地區的植物地理分布,非得以該地區的稀有植物為研究對象不可。因為稀有植物具備幾項特色:種類來源歧異、個體數量少(具判別性、重要性)、分布範圍狹隘(容易做為劃分的依據)。將植物世界轉化為人類社會,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不管社會、歷史、政治、文學、藝術,都必須建構出自己的主體文化。一個缺乏自覺的文化,往往會被國際化的潮流所稀釋,這種例子俯拾可得。如婆羅洲的長屋文化,被現代物質文明入侵後,居住在婆羅洲雨林內的原住民,開始外出謀生,不但失去自己的傳統文化,也變成都市的邊緣人。台灣原住民或農村的外移人口,不也是相同境遇。

  在台灣,也常聽到另一種說法,成天喊本土化,會變得心胸狹窄缺乏國際觀,這是倒果為因的說詞。因為過去黨國合一體制下,台灣學生無法從教育中讀到台灣史地、台灣文學,無法認識自己的土地,如何了解未來想當什麼樣的人?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和外國人相處時,不能清楚介紹自己國家的文化,怎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與尊重?有很多台灣人是到了國外,才開始思考台灣人的意義,才開始知道尋根的重要。台灣走向國際,就是如何把自己的文化推向國際舞台,如何吸收外國文化中的優質部份,轉化成台灣文化的實質內涵,這種國際化才有意義。

  我不從詩的創作形式、題裁討論,卻先界定詩人的自我認同,這是因應台灣特殊的政治現實所使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很多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惟獨台灣迄今國家地位未明。國史館館長張炎憲在某次聚會中,嘗說日治時期的反抗運動,對象為日本殖民政府,不同文不同種,涇渭分明;1945815日本無條件投降,台灣雖然錯失獨立機會,接著發生1947「二二八事件」,緊接著1949蔣介石來台之後的白色恐怖,台灣民主運動受到極大壓抑。面對國民黨的高壓統治,台灣人在虛幻的文化中國長期洗腦下,很多人的身分認同已混淆不清。表面上台灣人一直活在被殖民統治的悲哀中,但戰後沒有隨即獨立,卻讓台灣人有機會反省「台灣人」與「中國人」有何差別?未解嚴之前,本土派詩人也是立足於對抗高壓統治而發聲的基準點,銜接日治時期先人所遺留下來追求自由民主的文化資產。

  或許有人認為,台灣已經很民主了,寫詩何必再強調反抗。全球化、資訊化、後現代、後殖民、後解嚴琅琅上口,寫詩開始遊樂化、輕薄化、柔軟化,我不禁有所疑惑,將來會有什麼口號或主義取代post(後)這個字根?是否會出現如同音樂史分期:巴洛克、古典時期、浪漫早期、浪漫中期、浪漫晚期、現代音樂等,而開始區分後現代早期、後現代中期、後現代晚期,主要的分水嶺在哪哩?什麼時候人類又會邁入另一個新里程?當人類科技對抗全球暖化走到山窮水盡,地球突然從間冰期進入冰河期,自然資源嚴重匱乏,地球上的物種發生劇烈變化,地球氣候變遷加速物種滅絕,同時也讓物種演化速度變快……,以上所述,台灣現代詩能關懷的面向何其多。自我認同、生態危機、貧富不均、弱勢族群、跨國經濟、獨裁專政、人權迫害等等,不勝枚舉,詩人怎會缺乏創作素材呢?

  我認為,要成為一個現代詩人,不能揚棄自省與社會關懷。台灣詩人應該在追求愛與關懷、自由與民主的普世價值中,走出一條有台灣性格的路!

                                                      2008/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i299554926 的頭像
    tai299554926

    tai299554926的部落格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