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壁
不是招魂曲 鐘聲喃喃
不是運輸古典 達摩曾遺隻履而去
參他一個父母未生我是誰?
參翠竹黃花 參鶯啼燕語
我是誰? 達摩不是我
我是達摩,我坐你破爛的蒲團九年
我們看海潮之來 聽海潮之去
我們輕敲木魚
懷念你一花開五葉
葉落了,似蓮花凋謝
沒逝去啊,芒鞋頂住了可愛的小沙彌
又是你來要求安心了
你這痴情的斷臂漢子
又是你來演蘆葦渡江的故事了
你這遺失憂鬱的陌生人
來,談一談紫藤攀繞在一棵樹
談一談他為誰譜那首涅盤交響曲
你是達摩? 我是達摩?
我們爬不上嵩山少林寺
夕陽正在散播悽涼
夕陽不為誰忙
送行者總愛說些珍重的話
走吧!江水悠悠 江水浮著天女散花
我有古簫一把能輕渡寂寞
我是達摩 面壁九年
我要流浪到荒原
我不喜廟院鐘聲
這裏沒有眾生不識菩提樹
這裏是維摩詰患疾的城
利玉芳:請大家就多年的寫詩經驗,從各種不同角度充分發表個人觀點,讓我們
每個人在這場作品合評中都有收穫。
莊金國:龔顯榮以歡喜心表現於現代禪詩中,還原求佛端在無所牽掛。〈來自靈
山的一朵小花〉點出小花如閃爍的星星,兩者同具佛性,花開花落與星
光明滅,屬於物象循環。就像「雨珠在你平滑的頭頂破碎/雨本無色 何
來破碎」,破碎只是瞬間變幻的現象。
佛教啟發人勿執著、消業障,但佛教在台灣所蓋的修行場所,朝向大規
模建築,並且富麗堂皇,予人花錢比賽的印象。這種違反佛理的物化發
展,豈非執著於功利非功德事業,形成另類業障。
〈面壁〉取材達摩的一些傳說。為了求得真傳,有人不惜斷臂以示求佛
意志堅決,這種授受方式成為禪家美談,有嫌野蠻。信仰宗教,我的看
法是,不能無條件接受不合時宜的奇蹟傳聞,何況,傳來傳去難免加料
失真,〈面壁〉處理達摩流傳的故事,有待進一步過濾、推敲。
鄭愁予的〈天窗〉是唯美的型塑,龔顯榮的〈天窗〉則透露其父親逃避
「二二八」事件被追捕的驚魂記,前兩段採取適合朗誦的筆調,但到第
三段收尾五行,整首詩由平鋪直敘轉為立體表現:屋頂開一天窗、墳墓
開一天窗、良知開一天窗,最後以「天窗外面的黑暗總有一天會透進五
彩的光芒」作結,充分顯示受害家屬走出二二八陰影的信念。用生命寫
的詩最感人,龔顯榮能夠寫成〈天窗〉,或許來自他父親冥冥之中的托
夢吧。
陳坤崙:我們讀一個人的詩,好像在看一個人的作為。龔顯榮提供兩首禪詩,可
以知道他在追求佛教的境界,在他的詩中可以看得出來。他對禪的體
驗,在〈來自靈山的一朵小花〉、〈面壁〉這兩首詩中都有表現出來。所
以有人說,寫政治詩就是在寫你身邊所認識的人,詩人都在他的作品中
暴露出來。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內心所想的。〈天窗〉在那個時代很震
撼,但是那種震撼又有戲劇性,戲劇的節奏如第一段我假設是一個小孩
幼年時留在他心中的陰影,接下來是第二段「父親的墳墓上也開一天窗
╱他的骨骸亦怔怔地凝望外面的黑暗」出現一個轉折。雖然這首詩短短
的,但是他用最短的戲劇性手法,把詩表現到最極致。第二段比較長,
但是是他的心路歷程,到第三段就豁然開朗。在這麼短的詩裡面,就把
台灣的苦難,包括「二二八」家屬心靈上的傷痛,透過戲劇性的手法,
我們看到苦難的歷程。我認為這首詩為何那麼震撼,其實是這首詩戲劇
性的張力。
林 鷺:我以前不曾遇見過 龔顯榮 先生,去年「笠詩社」年會後,一起去台南成
功大學附屬醫院探視葉笛時,第一次跟他見面,也沒有跟他深入交談,
但是回家後,他給我一個很深刻的印象,我覺得從他身上發現一種熱
情,也覺得他好像很忙,但是可以發現他富有愛心。今天讀他這三首詩,
我認為不是淺薄的人可以寫得出來的,我覺得這個人的生命曾經深刻
過,接受過宗教的洗禮。敻虹出過兩本宗教詩集,坦白說,我並不特別
喜歡,覺得她好像在解釋經典,沒有把生命融入宗教裡面。旅人也寫宗
教詩,他的宗教詩又是另一種風格。我認為這三首詩都富有宗教的意
義,但我最喜歡〈天窗〉,有一種深沉而無可取代的感動。我沒辦法寫
那麼長的詩句,很佩服詩可以做這種思想的延伸,我看自己再十年、二
十年有沒有辦法練出這種功力。這三首詩有宗教性的抒情,把宗教淡化
了。我兒子曾經跟我說:「假如我們的電視台全部都變成大愛台,你還
活得下去嗎?」,我讀他的宗教詩有抒情的親切感,也有抒情的感嘆和
批判。他提出一些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最可貴的是,他的詩中還有一
種期待。我挑出自己喜歡的詩句-「須菩提,雨珠在你平滑的頭頂破碎
╱雨本無色 何來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