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詩人專訪——趙天儀                          陳稚柔

 

時間:2006125

地點:趙天儀專屬研究室

緣於四年的研究生涯,從大一到研究所八年的時間,筆者修過數門 趙 老師的課, 趙 老師對於筆者在新詩的啟迪上有很大的幫助,回想自己所做的第一首詩〈垃圾袋〉,就是因為讀了 趙 老師的〈禁倒垃圾〉,有感而發,而開始了筆者創作新詩的興趣。 趙 老師待人和藹可親,雖年已七十二歲,卻老當益壯,十分健談。在言談中也不時流露出對人的關懷。其對文學有一種近似宗教的虔誠,以詩意為其教義。從訪談中,筆者不只了 解到趙 老師對文學的觀點,更進一步認識其信念,及對現代這一輩詩人的關懷。(以下趙天儀與陳稚柔,簡稱「趙」、「陳」)

 

陳:最近靜宜大學為老師製作了退休紀念有聲書「風雨中的人生」,相信聽完五     片光碟之後,對於老師的生平會有更深入的了解。今天做這個訪談目的在於,想要更進一 步釐清 老師五十多年創作生涯中,逐步建立起來的詩觀。請問老師對於近年來,詩壇流行創作30~40行的長詩,對於此現象有何看法?

趙:對於所謂的長詩,我並沒有比較特殊的看法,我不贊成也不反對,重點是不論你的詩是多長,還是多短,重點是要能夠感動人,讓看的人能懂就好,至於長短我沒意見。

陳:對於「笠詩社」的創立,大多人都以「一群有相同見解的詩友」組合而成,   對於這個說法,您有何看法?

趙:其實我們並不能說是一群有相同見解的詩友,裡面有現代主義、有現實主義,只是他們比較有本土的傾向,並不是說見解相同,比如說林亨泰跟吳瀛濤就不一樣,跟陳千武也不一樣,所以還是應該有一個客觀的用語,可以說是同樣建立在本土性上,以本土出發比較好。

陳:老師創作的詩數百首,所以詩的「創作」對您來說是怎樣一種的行為?

趙:我的詩有抒情、有象徵也有批判,不是只有單一個面像,詩的創作對我來說,就是把自己心裡所想的,眼睛所看到的,透過詩的形式把它表達出來,所以詩的創作對我來說,是在發洩心中的感動。至於用什麼素材,寫怎樣的詩,當下的那個感覺便決定我如何寫這首詩,比如說,今天有一件政治我很不爽,當下我寫出來一定是一種批評,例如我寫一首情詩,是表示我以前有這個經驗,並不一定是我現在還在談戀愛。所以寫那個東西的時候,一定是有一個對象。反正不管怎麼變化萬千,不可能永遠只用一種方法去寫,同一種方法用久了便讓人覺得乏味。所以我認為詩並沒有固定的題材,也沒有固定的方法,是你要寫它的時候,題材出現了,你才展現你的觀察,寫下它來。一個詩人喜歡的題材,常常會重複,但是寫的時候有沒有新的方法這才是重點。

陳:我們 都知道 老師在評論的部份也有很好的成績,您是如何去鑑賞一首詩的好壞。

趙:詩的好壞,是很主觀的,創作跟鑑賞是美學的東西,應該說不是好跟壞的問題,是說你的這首,裡面有沒有內容,就是有沒有你的思考、你的精神,是否表現在詩裡面。要能讓讀者看得懂,假設有一首詩,他的用詞很美,但卻沒有內容,那也不是一首好的詩,在寫詩的同時,必須表達內心真正的感受,你的心情有在裡面變化才算一首好詩。

陳:那麼現代詩應如何展望未來?

趙:讀詩的時候,需要一點耐心,如何跟詩角力,不被它摔在地上,這就需要一點方法,一樣的一首詩,時間不對了、空間不對了,隨著年紀的增長,也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寫給人看得懂的詩,怎樣才能讓人看懂,就像我剛剛說的,要有精神,要有內容,要有自己的思考在裡面,不是隨便填幾個字,為了寫詩故意去用很難,甚至自己看不懂的詞句或寫法。

陳:對於當代創作新詩有興趣的學生或新生代詩人,有何創作上的建言?

趙:多看一些書充實自己,不管是哲學、美學或什麼都好,多看一些有意義的書,最好是世界名著,畢竟那是大家公認的好書,多讀不會有壞處。

陳:請問老師在將來退休後的人生規劃?還是有什麼願望想要去實現?

趙:我現在還沒有退休啊!學校已經通過我可以再延兩年,就算從學校退休,我也是退而不休。曾經有一個訪問我的人問到我對未來的願景,第一個是讀一百本世界名著,二是欣賞一百部好的電影,三是寫一部回憶錄。現在我仍然是繼續這樣做,看書已經是我這輩子不可能捨棄的興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