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現代詩》發行五周年的回顧與展望   蔡秀菊

 

  我跟謝里法及袁國浩老師習畫數年,每年總會挑選一幅畫作配合一首詩,由詩友賴惠美幫忙設計成明信片式的賀年卡,節省不少問候友人的時間和精力。有一位熱心推動台灣文化的朋友黃木壽,利用自宅成立一座私人藝廊,提供空間讓畫家展示作品,各類小型座談活動亦可利用該處舉辦。有一次他建議我把畫作拿到他的藝廊展示,我隨口回應:「不行啦,我的畫不能看!」他馬上嚴肅地糾正我的說法:「不能看還畫什麼!」他說台灣人長期被教導做人要謙虛反而變得缺乏自信、自我貶抑。當時還有另一位朋友謝德謙在場,他就說西方人被他人讚美時,會回答說:「Thank you!」,有時還會調皮的說:「I’m flattered!」(我受寵若驚!)他們的話給我一些省思,作為今天報告「台灣現代詩的回顧與展望」的開場白,我希望與會貴賓都能看到台灣現代詩》五年來的成長,看得出我們用心經營的足跡。

2005325日,台灣現代詩》發行創刊號,前輩詩人陳千武在發刊詞中提到:「今二OO五年,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長吳麗櫻女士暨理監事多人,協議決定發刊『台灣現代詩』雜誌,提供台灣人有精神軒昂的園地,令人雀躍歡悅。希望招來很多人樂意走進這塊園地,創造自己精神結晶的象牙塔。[1]詩是高度精神濃縮的文學創作,陳千武所言「精神結晶的象牙塔」,意指立志成為詩人的艱難度。前輩詩人趙天儀則給予勉勵說:「《台灣現代詩》的出發,正式台灣現代詩的再覺醒,一份小小的詩刊,常常是文化自覺的先鋒,也是文學創造的新契機。[2]他同時揭櫫《台灣現代詩》的三大使命「台灣現代詩的本土化」、「台灣現代詩的現代化」、「台灣現代詩的國際化」。簡言之,《台灣現代詩》是站在台灣本土立場,以現代化的精神向國際發聲,和國際接軌。現任理事長吳麗櫻則透過〈詩是可以期待的〉一文,為《台灣現代詩》定調:「《台灣現代詩》刊物名稱,係在國立台中圖書館會議廳舉行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監事會議中敲定。《台灣現代詩》從字的表面觀察,它由『台灣』、『現代』、『詩』極簡的語詞所構成,『台灣』蘊涵本土的主體與土地的關懷,『現代』則寓意國際性的文學、文化視野,『詩』與『現代』、『台灣』結合成『台灣現代詩』是形式內涵,也是創作者與賞讀者心神交會的場域。[3]因此,《台灣現代詩》的出發,目標和理想非常明確,以推動台灣現代詩文學的精神,從事現代詩活動。以入世的人道精神,關心社會公理正義,認同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不以晦澀難懂的詩蠱惑社會大眾。

《台灣現代詩》從創刊以來,以培養多元創作思考為目標,致力於詩文學的探討與推廣。是以五年來我們嘗試過「詩與雕刻的對話」、「詩與花藝」、「詩書展」、「封面徵詩」等跨領域合作,承辦「第九屆東亞詩書展」(2006.5.30~2006.6.9),並進行現代詩校園巡迴展及校園座談。2007年起連續三年舉辦「五月讀詩天」詩人節活動,也與大學院校或民間社團合辦「詩的形式表現」(2008.4.24)、「詩的女性˙女性的詩」(2008.11.23)、「台日韓現代詩交流」(2008.5.17)、「城市書寫的詩美學」(2009.6.14)、「發現同志詩」(2009.11.28)六場座談會。每年年會同步舉辦詩的主題研討會,且不定期召開詩人作品合評,五年當中已刊登十五位詩人的作品合評記錄,尚有多位未刊載的詩人作品合評,而且持續邀約詩壇老幹新枝參與「詩人作品合評」。

吳理事長在《台灣現代詩》發刊五周年的「卷頭語」中提到:「《台灣現代詩》提供愛詩人賞讀、創作一個非常重要的平台,詩人們創作過程不管愉快或艱難,創作的視角不管是烏鴉或喜鵲,如果啼鳴是存在的重要形式,不妨不怕寂寞的放聲高歌!」可以作為《台灣現代詩》多元內容的見證。

詩人賴欣為《台灣現代詩》作以下註解:

 

「台灣」自然是指當下我們住的地方。生活的地方。不是指黄河或長江。

「台灣」,不是只有指地理的,也包括歷史的,包括生活的,包括台灣的快樂與痛苦。

「現代」是指現在這個時代,是指新時代的,而不是舊時代的。這包括形式上與現實上的現代。

「現代」也意含現實的,是發生在生活周遭的。

 不是超現實的,和生活體驗不相干的。

 所以「現代詩」主張明朗有詩味的詩,而不是晦澀不能讓人感動的詩。

「現代詩」應該是很容易讓人看懂,令人感動的詩,而不是很難讓人看懂,不會令人觸動的詩。[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