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詩人札記  (二十)              陳銘堯

 

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毫無感情,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漠不關心,好像天塌下來也和他沒有關係,更甚而鄙視這塊土地、敵視這塊土地,也因而在潛意識中懼怕著、自絕於這片土地,這是多麼愚蠢而可悲的人啊!

一個人的鄉土,不只是大自然的土地,也有文化上的鄉土。是連繫著生命記憶和感情的詩的鄉土。土地常常被比喻為母親。這個母親不選擇她的孩子,反而讓孩子選擇她。不管經歷多少苦難,如何瘦弱、如何貧瘠,她的愛有如她的血肉,盡化為珍貴的乳汁,餵養著相依為命的孩子們。就這樣,有著共同的母親,有著共同的歷史記憶和命運,有著共同的苦難、夢想和快樂,有著這種種深層的感情和文化意識的土地,乃成為文學、藝術原創力最內在的根源,也是培育藝術風格特異基因的沃土。然而不幸的是,我們的歷史教育是流亡政權刻意要斬斷我們和這塊土地的關聯,並灌輸我們虛幻的祖國意識的洗腦教育。今天文學作品的虛假和貧血,思想的膚淺和幼稚,可以說大半要歸咎於外來政權的白色恐怖和黨國私心攏斷的惡政。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社會有很多很會讀書很會考試的人,反而不能獨立思考、沒有土地感情、沒有人格尊嚴的原因。

經歷了二戰的集體毀滅和劫難,以及工業文明所帶來的破壞和污染,人們深深了解到地球所面臨的危機,而漸漸從達爾文主義轉變到環境保護主義。興起維護大自然、保護瀕臨絕種動植物的各種運動。但是非常諷刺的,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卻仍存在著恐龍般的帝國主義霸權思想,殘酷地對弱小民族和文化肆行吞併、同化的暴政,並以國家暴力迫害自由、民主的基本人權,實在是人類應該同聲譴責、共同抵抗的公敵。

從人的存在意義上來看,人類探索自我、追求存在的意義,是生命和哲學的主要課題。台灣文學在自我面貌的摸索和建立,無疑的有更深於政治的哲學意義,也並非只是社會寫實風格的形式而已。從世界的角度和視野來看,這有著特異基因的鄉土,才是值得特別予以珍視和保護的人類共同的資產。也是我們文學的沃土。

小時候我所看到的台灣人那種敬天畏地、謙讓有禮、質樸淳厚、謹守本分的民風,現在回想起來印象更加鮮明。現在雖然我仍然能從很多台灣人身上看到這些特質,但是為什麼一些藝術家和詩人反倒是背道而馳呢?

在這個廣大的世界上,我們有著什麼樣的存在?我們有什麼樣的夢?我們有什麼樣的文學和藝術?我們有什麼不同?

或許我們自己已經忘記這些了,但世界確實會這樣看我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i299554926 的頭像
    tai299554926

    tai299554926的部落格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