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豐明作品合評
林豐明簡歷:
一九四八年十月三十一日生,雲林縣斗南鎮人,現居花蓮。高雄工專機械工程科畢業,一九七二年進台灣水泥公司服務,歷任股長,課長,副廠長,迄二○○五年於台泥公司花蓮廠廠長任上退休;其間曾於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年由公司派赴印尼工作一年,一九九八年至二○○二年在台泥和平廠任建廠工程處副處長,其餘時間皆在花蓮廠服務。
一九八四年加入笠詩社,曾任社務委員,一九八七年獲吳濁流新詩獎。著有詩集《地平線》(一九八六,笠詩社),《黑盒子》(一九九○,笠詩社),《怨偶》(一九九五,花蓮縣立文化中心);文集《赤道鄰居》(一九八八,希代出版公司),係描述在印尼工作期間之經驗;傳記《花泥春秋》(二○○六,成信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另有其他雜文多篇未結集。
詩 語
既然選擇以詩的形式來表逹自己對事物的感覺或看法,就應該思考作品與所處的時代或環境,有什麼樣的關係,是否以精準的語言忠實地呈現出來。
時間:2006年12月30日(週六),下午2時至4時。
地點:紫藤蘆茶藝館(台北市新生南路3段16巷1號。)
出席(依發言次序):郭 楓、莊柏林、旅人、莫渝、林鷺、林豐明、楊 風、江文瑜、邱若山、黃騰輝、陳銘堯、陳填、蔡秀菊。
合評作品:事件、戰場即景、異質之間、選民的觀察。
記錄:林豐明
(一)事 件
他們走了
把歷史的篇幅
留給我們
用汗寫下的
用淚寫下的
用血寫下的
見證
尚未蒸發
竟在我們口中
混亂著價值與意義
如果不知如何下筆
就留白吧
至少讓以後的人知道
這一代
沒有說謊
(二)戰場即景
已成廢壚的教堂屋頂
只剩一臂的十字架
斜指著天
猶高高舉起
剛燃燒過
正迅速暗下來的天空
憔悴飛來
一隻倖存的鴿子
暫歇在頂點
思索再起飛後的方向
從殘壁的暗影裡
以巷戰的跪姿
兩軍最後的狙擊手
舉槍瞄準
最後的
晚餐
(三)異質之間
期待歷史的慣性失誤
經由不曾出現過的方式
一個湖泊和一個海洋
匀和
彼此的鹽份
相互依存的同種
其實不必是
異質併合的理由
懸殊的雙方
奈何不用時間於思考
如何改變
不能無惑的比值
(四)選民的觀察 二
暗夜天空飛來的
一顆砲彈
曾經以為是迅速下降的
一盞燈
上升途中
揭示不同圖案
不同顔色的旗幟
到達頂點後
也在土地上
形成等面積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