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面補充資料

 

一、喬 

 

  就「隱喻系統詩學」的立場來說,每一首詩都必然是一個隱喻系統。文字語言是其資料,文本結構是其詩性支撐的系統,由之形構建築出詩境。

  總體而言,林豐明這四首詩的語言取用,是採取顯言隱義的語言策略,來「秀」顯詩人在當下生存體驗的詩性世界,以「秀」、「隱」的辯證關係來生發詩境。這是其詩境語言化的隱喻系統結構。

  其「隱」的策略,很大程度依賴在詩意遞傳的系統單元連繫上,或者說在句法結構的「意合對接」上,使上一些技巧,即在詞組與詞組之間,或分句與分句之間,或分段與分段之間,選擇一、二處做出不合應的對接,以之產生語外知識框架中的一些空位,從而來抬升詩境完形想像空間的擴大。我想,這當是這四首詩之「隱」的最大野心策略。此如:

  事件第一、二段的結語「竟在我們的口中╱混亂著價值與意義」,與第三段也是整首詩的結語「至少讓以後的人知道/這一代/沒有說謊」。前者的「我們」與後者的「這一代」所意指的是同一的「我們」,而前者之「混亂著價值與意義」依據後者「沒有說謊」的定向指涉,其「真值」應該只有「真」、「假」二值其中之一值,但它不是,以致「混亂著價值與意義」之這一「混亂」,便造成這首詩在「意識指向」上的「隱」藏得更深。

 

 

二、趙天儀

 

  林豐明四首作品,他想載很多東西,他都用普遍化的手法,他在時空上穿越不

同的世界。

  事件〉:有一個事件,有很多條件,在歷史上沒有留白;有的「混亂著價值

與意義」,有的「這一代沒有說謊」;那相反的逆說呢?

  〈戰場即景〉:表現兩軍作戰的「戰場即景」,但是「兩軍」是誰呢?他們之間

的關係如何?似乎點到為止,不必著墨。

  〈異質之間〉:一個湖泊和一個海洋,一個是「內海」或「水海」;一個是「大海」、「江洋」;彼此鹽分能「勻和」嗎?「相互依存的同種」,不必是「異質併合的理由」,因為雙方懸殊。如何用時間思考,如何才能改變?似乎在隱喻台灣內部不同族群不同國家認同的矛盾。有些弔詭。

  〈選民的觀察(二)〉:顏色是無罪的,但是,顏色在政治圖騰上,變成互相對抗,變成背叛原罪。而且「也在土地上形成等面積的陰影」。同時表現了人民的觀察,人民的眼睛真的雪亮嗎?

  林豐明這四首詩,都表現一種台灣隱喻的意義,是另一種政治詩,相當知性,需要一些詩的解碼的智慧,才能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並兩者兼顧。他似乎也需要加強一些詩的批判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i299554926 的頭像
    tai299554926

    tai299554926的部落格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