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的發展與國際交流   趙天儀

 

  在台灣,傳統的詩的發展,大約有三百年的歷史,而新詩的發展,大約有七十多年的歷史。在日治時期,台灣有新文學運動,新詩運動是其中的一環,在文學創作上,形成了用華文寫作的作家,以及用日文寫作的作家。詩的創作亦然。

  因此,不論是寫漢詩,或不論寫日文的短歌,和歌或俳句,我們把這種寫作,當作傳統詩的類型。而創作現代詩則從張我軍出版《亂都之戀》的華文詩集,王白淵出版《荊棘之道》的日文詩集,才正式開始。現代詩採用語體文或現代文,並且受到外國詩潮的影響,尤其是西方近代詩潮的影響。因此,象徵主義、意象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新即物主義等的西方詩潮,也發生了一定的影響。

  戰後台灣的現代詩,因國共戰爭的結果,有一部份來自大陸的詩人,也就是外省籍的詩人,創作了一些懷鄉憂國的作品;也就是反共文學的詩人群。而台灣本土的詩人,在戰後雖然沉寂了一段期間,但是,在台灣本土詩人再度崛起,以「笠」為中心,本土詩人的再出發,也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不論是「縱的繼承」與「橫的移植」,或不論是「現代」與「本土」,四十多年的融和與實驗,台灣現代詩已經有了自己的風貌。當然,我們並不忽略現代詩藍星創世紀,以及許許多多詩刊及詩人群的存在。

  台灣現代詩的持續發展,當然需靠詩人們的前仆後繼地,開拓與努力,茲分三方面來加以回顧與省思。

  創作方面:四十年前,我曾經說紀弦有才氣,覃子豪則用功。紀弦曾經告訴我;「我不是不用功呀!」誠然,他也用功過。覃子豪先生逝世已快四十多年了。紀弦早就進入美西時期,不在台灣了。就以本土詩人來說,巫永福老當益壯,也出版了全集、續全集了。林亨泰也出版了全集,逝世的陳秀喜也出版了全集。我和靜宜大學日文系主任邱若山共同主編《陳垂映集》,中文卷兩冊,雖然說他是一位小說家,但青年時代,也寫了一些新詩。《暖流寒流》就沉默了七十多年,現在則重新出土,相信在台灣文學史上也有一席之地。

  就以笠詩社的詩人群來說,更多的詩人全集陸續出現;例如:陳千武、詹冰、白萩、李魁賢等。我嘗說,好好地創作,作品自己會說話。如果真是好作品,一時埋沒,總會重見天日。如果是差勁的作品,雖然流行一時,卻也會成為過去,前輩詩人的努力,卻成為典範。年輕一代詩人的努力,不必搶短線,好好思考。不要看我一時,要看我一生。笠下的一群,也不乏優秀繼起的一代。

  二、評論方面:台灣現代詩評論,第一類是詩人兼評論家,一邊創作,一邊評論,創作經驗成為評論的試金石。第二類是學者型的評論家,一邊在學校教文學、教詩,一邊也研究詩、評論詩。更多的術語、更多的理論,也豐富了詩的園地。評論不能沒有經驗的基礎,但也不能不充實學養,尤其是詩學的知識。笠詩社的評論家,例如;陳千武、林亨泰、白荻、趙天儀、李魁賢、杜國清、李敏勇、陳明台、莫渝、林盛彬、葉笛、岩上等等都不可忽視。

 

  三、翻譯方面,我為什麼重視翻譯呢?因為台灣現代詩不只是縱的繼承,也包括了橫的移植。現代詩也是移植之花,我以為現代詩是一種國際性的世界詩運動。過去韓國、日本與台灣合作主編的《亞洲現代詩集》便是個好例子。台、日、韓三國合作的「東亞詩書展」,事實上,也是這種國際性的世界詩運動的持續。笠詩社在翻譯外國詩方面小有成績;()日文方面:有陳千武、林亨泰、錦連、陳秀喜、葉笛、陳明台、趙天儀、羅浪、林鍾隆,甚至前輩詩人巫永福也努力過。()英文方面:非馬、杜國清、李魁賢、許達然都努力過,最近李敏勇也在嘗試。()法文方面:莫渝的成績可觀。()德文方面:李魁賢的努力,有目共睹。()西班牙文方面,林盛彬也做了不少。簡單說,翻譯西方、東方各國的現代詩,卻有必要,進一步更深入地研究,要有必要。

  從事現代詩的創作,評論與翻譯,很多人都努力過。我常說:不努力,一定不會有成就。雖然努力不一定會有成就,但總會發展出一個可能方向,而且適當地表現一個人的潛力,才是支持我們的最好的證明,盼望台、日、韓三國的文化交流能夠繼續,歷史是由我們來開發的,相信我們的交流,會有開花結果的一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