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性詩人的愛情觀 利玉芳
詩中究竟有沒有隱藏著愛情語言?閱讀女性詩人的作品若引起我心理上虛實的投影,反射生活情感的氛圍時,它的存在就有可讀性。被選讀的詩大都未刻意經營為一首愛情詩,也沒有俱備愛情觀寫作的前提下,使我能自由地在一頁廣大的詩海裡尋覓台灣女人羅曼蒂克的抒情及語言。
排除時空與距離、不限耽溺於甜蜜戲劇性的愛情史,希望能幸運地找到女性詩人的愛情觀點,未嘗不是閱讀上奇妙的收穫。
基於選稿的方便性,我從《台灣現代詩》創刊號到第十六期的女性詩人創作上讀取,並談談個人生澀的愛情詩觀,於欣賞的角度上首先著重夫妻與情人為對象的愛情表現,文學寫作技巧則次之,本文未做詩的性向分類,僅以期刊及頁篇順序書寫一絲心得。
小人,貓 賴惠美 (創刊號P.15)
詩人說你慵懶如情婦
是否有點太誇張
因我老是看見你
偷偷的躲轉角處
跳出來
嚇
人
慵懶或許是甜蜜夫妻幸福中的產物,也是情人眼中容許的生活姿態;尤其借傳統詩人說:「貓慵懶如情婦」,作者隨著這句話的認同來界定,自然影響女詩人對愛情的指標,不過親近女詩人生活中的貓題材則離她心目中的情婦有大段距離,直言太誇張,初覺貓…類屬不懂情趣的〈小人〉,這個小人在現實裡有影射某對象嗎?能令她感覺失望的必然是心理寄託的人啊,女詩人卻對於「情婦」的夢想有所保留,並冷冷地觀察。
髮 蔡秀菊 (創刊號P.25)
伊決定用長髮標記成熟
如樹之開花必然結果
伊每日對鏡梳理
糾結的髮根
總會引起一陣小小暴怒
伊出門
沒有人知道
伊腦後服貼的那束馬尾
曾經如何令她不悅
蔡秀菊的詩〈髮〉,不確定談的是愛情,髮能表現複雜的事情、心理的糾結狀態、思維的屏障等象徵;詩中的頭髮雖然梳理過,但女性的心未被梳理;詩的語言隱隱約約暴露出曾發生過一陣小小的不悅;出門後光看那束烏黑服貼的馬尾,是沒有人知道隱藏著憤怒的!為什麼而發怒?局外人更不知道,難道是結髮夫妻之事?女人的髮,留長,是為了成熟的標記,為他留,為浪漫、為飄逸。
蝸居-情人二○○五 利玉芳 (第二期P.12)
他伸展觸鬚
她旋繞螺紋
用金線畫一圈圓滿的日子
他愛好爬上棚頂曬太陽
她喜歡躲在花影的角落
聽說這都是生活的必要
他背負道德的硬殼
她穿著褐色的外衣
自然將保護 自己保護自己的人
情人不一定成為丈夫,丈夫必定是妻的情人。夫妻的生活圈裡丈夫是靈魂依賴的要角;他的舉手投足都受到妻的關注。在二○○五年我的另一半從職場上退休,開始適應三餐面對面的生活,這光景學會傾聽與安慰。蝸居,描述鄉野的生活空間,有足夠的時光體會與我共同生活的那個人,藉蝸牛的生態偷閒自省、自擬、自喻,懦弱或堅毅?自然有人保護和評斷。
溫度計 黃玉蘭(第二期P.44)
你冷的時候
我的心陪你涼到底
你熱的時候
我的心也跟你一樣High起來
你不冷不熱的時候
我就在同一個地方如常的等待
你忽冷忽熱的時候
我的心上上下下
如同在波濤洶湧的大海
詩中的〈你我〉可能有多種對象,如果把他們想像成情人夫妻也很合理,對象未明增加讀詩的推測及神祕性,隨著詩中明朗的語言冷熱升降起伏,不必打破砂鍋問發生事情的範疇。女性以副位的角色輔助、協調她所關心的人,如溫度計隨著愛人的情緒變化而波動,表現女性是溫馴體貼的動物,是一首陰性書寫。
岩上詩評說:「其愛的關懷如溫度計的上下變化,深深感動人,是一首不可解而可解的佳構。」。
心靈情詩( 一)牽手 利玉芳(第三期P.7)
哈囉
你在線上嗎
倒數吶喊牽手護台灣
這微妙連線的時刻
我的手
麻麻地通電
布旗
也莫名地舞動
你必然在線上
在兩點二八分的專線上
像守護初戀
那麼樣牽手
台語用詞上,丈夫稱自己的妻子為「牽手」的大有人在。拙作〈牽手〉則有時代性與社會政治性的意味,當年的牽手運動從北到南倒數計時的一剎那,人人興奮的大場面有如海的波浪由遠而近湧來,審視今天政體已經隨著更名默默落幕,留下短暫的牽手記憶。回神到這一條牽手的線上,「我的手/麻麻地通電」引燃初戀時因肌膚碰觸的微妙時刻,彷彿愛人與我連線牽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