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蔡秀菊

 

這雙手

曾經純潔

蒙上帝恩典

天使接引至世間

 

這雙手

曾經謙卑

在上帝的國裡

存有即價值

一株小草不比一隻獵豹

分量還輕

 

這雙手

卻曾經背離

意圖取代上帝的代理者

開始販賣水與空氣

光和雨露

 

這雙手卻何等軟弱

人子耶穌被鏈鎖被鞭笞

背負人類罪的十字架走過哀傷路

這雙手假裝轉向

不敢前往撫慰

 

貪婪的手終將老邁

慾念掌紋滿佈手心

不敢伸出的手

無力地伏俯在上帝面前

豈敢奢求赦贖

但求主的憐憫

 

這首詩讓我覺得宗教的追求,在於精神與人格的自我淨化。我們對於宗教的定義大致可分為:宗教的觀念、宗教的感情和宗教的實行。其交互依存的關係對於宗教的差異性,可以提供比較客觀的觀察。以下提供杜潘芳格一首包含觀念、感情與實行之三種元素的詩作:

 

母 地     杜潘芳格

 

往鄉下去傳福音,回來的晚上

  關上私房門,跪下問耶穌

    我‧今天這樣做

主‧您高興嗎?

主‧您有滿意嗎?

那裡爽朗的翠綠水稻茁長

白鷺鷥的翼膀映照大蕾青桐白花,

木棉花盛開滿樹,相思花也綻黃金色了。

綺麗的台灣,我的母地

綠茵默默地盛著春雨

 

耶穌回答說

是,我很高興!

再說

我會愛妳!保守妳和環繞你的一切的一切。

 

一個人如果沒有宗教的觀念和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宗教的實行,一般詩人的宗教作品也不一定會從這種因果關係當中作思考,然而我卻認為站在欣賞者的角度與立場,讀者反而可以從這三方面,或分立、或連結,著手觀察,並感受宗教詩想要表達的真正內涵。

那麼,除了女性詩人的基督徒觀點外,民間相似佛法的無所不在,也讓我們有機會讀到一些具有佛教思想,但色彩並不特別明顯的詩作,這些作品仍然可以視為詩人宗教觀念的存在。

我們欣賞詩思敏銳的女詩人利玉芳的兩首詩後,或許會得到些許心得:

 

端午掛艾草     利玉芳

 

禁不住歐巴桑起來了

在自家的門口

掛一束艾草

安定出出入入的腳步

 

端午掛艾草雖是民間的一種習俗,但在一年三節當中,也早被賦予一種宗教的色彩,而「掛艾草」有「除煞去邪」的民間心理。詩人基於對家人的愛心,「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因此掛起了艾草,目的在求得一家人的心安,其心理的反射,也算一種隱藏性的宗教觀。

利玉芳還有一首具有批判性宗教色彩的作品:

 

祈求平安     利玉芳

 

太子宮做醮那一日

  迷信迷信地

  花了一百元

  過平安橋

 

  虔誠地跟著道士的法器走過

  我卻呆立在橋的那一端

 

  響亮的鈴聲

  一前一後把我搖醒

  趕緊

  為自己求平安

  為子女求平安

  為丈夫祈求平安

  為母親祈求平安

  為台灣祈求平安

 

  啊!鈴聲停止了

  只花ㄧ百元

  貪求這麼多平安

  神會優待我嗎?

 

這首詩勿需多說,我想大家都能有所會心,而這相似佛法的民間宗教觀念,長久以來,一直都存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長期居住南部鄉下的利玉芳,應該更有機會貼近民俗宗教的氛圍,所以她也創作出不少以宗教表象切入的政治性批判詩,值得有興趣的讀者們注意。

佛法喜歡講一體兩面的實相,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長吳麗櫻在921大地震以後,寫了兩首有關石岡斷層瀑布的詩作。她在目睹大自然無法臆測的威力之下,興起對於佛法「無常」教示的體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i299554926 的頭像
    tai299554926

    tai299554926的部落格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