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詩賞析-欣賞《台灣現代詩》第三期部分創作   陳千武

 

翻看本期的創作,有陳填作〈故事裡沒有說的〉、〈跑步機〉,兩者均從生活中的瑣事,得到異質的特殊感受寫成的詩。是據於想像力的效用,要創出相對於現實世界的另一個世界,追求詩本質的作品,捕捉的素材都不錯。祇覺得需要考慮使用說明的語言與表現的語言不同的感受,提高詩表現的效果會更好。

黃玉蘭作〈溪蝦〉,表現遊客圍著「溪蝦套餐」的場面,剖析溪蝦生涯詳細的描述,編綴具象徵意義的美辭造句不少,能體會作者造詩的用心。不過,豐富的詩語,重疊句(refrain)構成的形式詩,會阻碍了詩內涵主題的突顯,鬆散了詩質,值得考慮。另一首〈輪․椅․輪椅〉詩,詩的題目可縮小以〈輪椅〉兩個字即可。因「一」及「二」敘述屬於「前言」,導引「三」表現了詩的本題內容,具濃厚的批判意味。令人聯想某威權夫人的處境所做行為心態,屬於批判詩的一種,有作者獨特的思考技巧。祇跟前詩一樣,用語使形式凌駕了內容,影響詩的質素較淡。

吳櫻作〈暮色〉,映照出暮色的鏡頭,有流水翩翩舞動、汲汲營生的人生賣場、自行車道靠近川流的寂寞。再三閱讀,像在看一張膠彩風景畫般,靜態的詩情,嫻雅的意境令人喜愛。

斐娜作〈舊情〉,乍看屬於現實性內部空間的表現,但仔細思考詩語的內涵,覺得像是一種魔術的技巧創出想像的空間在飛翔的詩。如時間「眼冷如霜之際」或「一頁被驟雨打濕的結局」,所演變的「垂死的燭」、「眷戀著青絲」、「山盟的雲嵐╱輕輕抹去」等,具優美喻語的連結,似在喚起題目的〈舊情〉,但是前後詩語並無具體貫連的意義,抓不到詩的主題。似屬泛美意識的創作。

賴惠美作〈貓〉,藉貓現實存在形式,喻語發揮有個性特色的思想動態,詩語含有意義性十分尖銳地刺戟讀者的感情。她喜歡以短詩形式表現,有如日本傳統詩俳句短歌的思考發想意味。不拘形式的短詩發想,有其獨自的趣味,應多加發掘表現。

鄭玲珠作〈油桐花〉,依其註記謂五月是油桐花盛開季節。能看出這季節旅人踏入山徑的清境,有其幽閒的景色,表現清爽的詩意。但是整首詩的語言並未表現出作者內在思考的躍動,只屬於視覺美的外觀描寫。異與詩是精神活動作業的性格。

張碧霞作〈悟點〉、〈寂寞〉兩首,均具詩的形式美,語言運用流麗,詩表現內容即與通俗藝術流行的唯美詩風一般,重於外觀事象的美化描寫,缺乏心靈活動的創新飛翔。必須考慮詩是思考的語言藝術,重視追求心靈活動的詩的本質才能得到真摯性的美的感動。

何均作〈一支絕望的情歌〉,重複看了幾次順暢的詩語,很美。分成六十四行敘述港灣的故事,內容、情感都是個人性的抒情在旋轉。以寫詩是「多樣性」的想法來說,表現戲劇性的通俗內容並未可厚非,祇是從文學的本質考慮內容,似應以「散文、分段」的形式寫成,相信效果會比較好。

這一期還有不少優良的創作。在「看詩是快樂的」條件下,僅欣賞上述幾篇。俗語說:「一樣米飼百樣人」,而百樣人各有不同的個性嗜好風格,寫詩思考也會不一樣。原來公認好、多樣性格的詩,其形式、風格、表現的詩意都各有特色,優劣難分。好壞不是問題,詩所表現的「美的感動」,才決定喜不喜歡,閱讀得快樂或不快樂。有趣與否是詩意義性的主題賜與的,那也就是詩的性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2995549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